在当今社会,医疗纠纷层出不穷,而“高端碰瓷”现象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上海发生的一起女子在医院跳楼轻生、家属随即索赔237万的案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医患关系的复杂性,也引发了公众对“碰瓷”行为的深刻反思。
#### 事件回顾###
2020年7月,一位因抑郁症割腕自杀的女子被紧急送往上海某医院抢救。
医院抢救成功后,医院将李女士送入24小时监护的ICU重症病房。后来经过对李女士病情的诊断后,7月2日将李女士转入普通病房,但是,医生做了特殊交代,就是让李女士丈夫要做好24小时陪护,不要让李女士离开他的视线,丈夫连连点头。 谁知,夜深人静,丈夫见到妻子情绪稳定好多而且睡得香甜,于是就在病床边睡着了。
夜晚11点左右,医护人员巡逻发现病人李女士不在病房,赶紧将丈夫叫醒,所有人员开始紧急寻找。 结果,大家一直找到凌晨1点终于发现李女士已经坠楼身亡。
面对亲人的骤然离世,家属悲痛之余,却将矛头指向医院,以医院疏于管理为由,向法院提起巨额赔偿诉讼,要求医院赔偿237万元。
#### 一审判决要求做出赔偿 ####
一审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认为医院在护理看护上未尽到充分义务,存在一定过错,遂判决医院承担15%的赔偿责任,即赔偿家属35.6万余元。
然而,医院方对此表示不服,坚持认为自身已尽到合理安保义务,遂提起上诉。
#### 二审裁决出人意料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通过详尽的调查和现场勘查,最终认定医院在本案中并无过失,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二审法院指出,医院作为综合性医院,在硬件设施和护理措施上均符合行业标准,且已明确告知家属需24小时陪护。
患者自杀系其主观行为所致,医院无法预见和阻止,因此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最终,二审法院改判驳回死者家属方一审全部诉讼请求,但考虑到人道主义精神,医院自愿补偿家属3万元。
这一裁决结果,无疑是对“高端碰瓷”行为的有力回击,也是对司法公正的维护。
#### 高端碰瓷现象剖析 ####
这起案件中的家属索赔行为,无疑是“高端碰瓷”的一种表现。
他们利用患者自杀这一不幸事件,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向医院索取巨额赔偿,以弥补自身损失。
然而,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和法律原则,也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高端碰瓷”之所以屡屡发生,与一些患者家属的扭曲心态和不良社会风气密不可分。
他们往往将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归咎于医院和医护人员,忽视自身应承担的看护责任,甚至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无理索赔。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 反思与呼吁 ####
面对“高端碰瓷”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反思和应对。
首先,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
其次,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明确界定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责任范围,防止“和稀泥”式判决的出现。
同时,还应加强对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的建设,为医患双方提供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需要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以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总之,上海这起女子跳楼轻生、家属索赔237万的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坚决抵制“高端碰瓷”行为,维护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