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会话都不会完全没有风险
没有无聊的对话这样的事,只有无聊的人将他们的乏味融人对话和生活的其他领域中。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在今天,对话的满足是常见的事。当真正的丰富以更深层次、更亲密的方式存在时,浮于人们生活表面的空无意义的客套话看起来就是规范。发现人们在做什么是关系的开始,它的完成不必过分显眼,仅仅是通过问一些好的问题——那些可以考查、揭示、揭露人们真实面的问题。
花一些时间设计一系列激发思考的问题来激励沟通,而不是结束一段对话,而且你将发现引出所有人神奇之处的秘密。
我们有时会话属于表面形式的客套,有时会话属于希望得到更多信息,然而有的时候这些都不只是看一方的态度来衡量最后的效果,会话是两方至少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有的人是那种一般不会主动与人亲切,与人言说的人或者说自己想要得到一些对会话内容的有效回答。那么这时候其实还是需要自己去设计一些引导,激发他人的思考或者说使得他人对于问题不得不被迫思考。至少不会像“今天感觉怎么样”和“还不错”“有点累”等这样的老套又标准的一问一答,也不是犀利的发难和刁难。引导的作用在于引导他人从哪些方面思考,鼓励他们坦率地谈论,让对话变得深刻有意义。
对于这些最大的感受,其实可以参考经典的访谈节目,那些主持人对受访者的问题和回答都让人耳目一新,有所启发。我推荐给大家一档节目,我本身也比较喜欢,就是央视的《新闻1+1》节目,里面的评论访谈都比较彰显节目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