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积微为什么是个能成事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价值感,归属感。你的出现被关注,被鼓励,被带领。当原来被向外求索/填补内心/被动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创造,你会看到被点燃的自己,当你的状态提升了,你就能成事了。Being 决定Doing。
解密孩子的行为密码
温暖智慧的糖糖老师让大家有如获至宝的听课感受。因为糖糖老师的课程带领我们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从冰山下的心理需求出发,解密行为密码,从根源上应对问题。
每个孩子都会给父母出难题,当父母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时:任何时候都缠着父母要陪玩,希望父母片刻不离地围着自己团团转,说什么都不听甚至还要唱反调,让人难以置信的报复行为,做事半途而废,干什么都不想坚持,自暴自弃......就会深感育儿之路无比艰辛——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厌烦又自责,愤怒又无力,伤心又无奈。尽管如此,孩子的行为问题不会因为父母日夜不休地努力付出而消失。
只有解密孩子的行为密码,才能淡定有成地育儿,走出看得见问题看不见答案的焦虑。
给孩子价值感与归属感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苗,那么最能滋养孩子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就是根植内心的价值感与归属感。
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信心的孩子。唯有找到心灵家园他们才能安心地扎下根来向上生长。
有价值感的人,就像有声音告诉自己“我能行,我有本事”,有归属感的人,会清晰地感受到“有人爱我”。
面对不当的行为,正面管教的理念是解读行为密码,通过积极主动和赋予力量的回应来给予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
过度关注
具体来说,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密码是:“请注意我,让我参与并发挥作用”。建议父母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获得“我有用”的关注。首先告诉孩子你要怎么做(可以说 “我爱你,而__________ ,等会我会花时间陪你”),避免特殊服务:只说一次,然后立即行动,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替孩子解决或解救孩子。)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召开家庭会议/班会;忽略(默默抚摸孩子);设定一些非语言的信号。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遇到过不少寻求过度关注的学生。不少违纪的行为背后都有博取关注的密码。工作几年以后我也总结了一套不带情绪进行教育并处理类似问题的流程和思路:面对不当的行为不批评不指责,化问题为培养学生的机会。首先陈述这样做不好的理由(让学生看到不当之处),问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给他们想一个折中的办法),最后进行约定,按照班级管理惯例来应该会如何处理。同时发挥学生和班委的能力,健全班级管理制度。提供给学生比犯错更好地参与班级的解决方案,既杜绝问题又疏导情绪,更重要地是反馈给学生价值感,归属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正如我们校长所说:问题是成就卓越的机会。
很开心,我们的探索与正面管教的理念不谋而合。正面管教真是相见恨晚的育儿宝典。
寻求权利
寻求权利的行为密码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建议父母首先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通过请求孩子帮助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的方面;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既不战斗也不让步;从冲突中退出,让自己冷静下来;和善而坚定;只做,不说;决定你要怎么做;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尊重;让孩子帮助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运用坚持到底:召开 家庭会议/班会。
当班主任之初,我经常遇到挑战权威的学生,起初我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没有满足学生期待,“我不配”的感觉夹杂着愤怒的痛苦让我度过了最初倍感煎熬的教师生存阶段,后来我意识到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知识技能是最表层的东西,底层是关系,美好的关系给人安全感,价值感和归属感。正如糖糖老师在正面管教第二课讲到:只有感觉好,才会做得好。当师生关系处在好的状态中,我可以带领他们进行探究合作,生成建构式学习,采用基于一切科学方法的学习策略,他们经常给我很多启发,从他们身上我学到更多,也看到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内驱力,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报复
报复的行为密码是:“我很伤心,请认可我的感受”。建议父母认可孩子伤心的感受:不要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针对你的:通过避免惩罚和还击,走出报复循环; 建立信任: 运用反射式倾听,表达你的感受;道歉;做出弥补;表达你的关心;只做,不说:鼓励孩子长处; 同等地对待孩子们: 召开家庭会议/班会。
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的行为密码是:“不要放弃我,让我看到如何迈出一小步”。对此建议家长或老师把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把任务变得容易一 些,直到孩子体验到成功;设置成功的机 会;花时间训练孩子;教给孩子技能,并 做出示范怎么做,但不能替孩子做;停止 所有的批评:鼓励任何积极的尝试,无论 多么小;表现出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关注 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孩子;不要放弃,真心喜欢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召开家庭会议/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