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亮点
1. 知识梳理系统化:复习过程中,我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框架。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转化,再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清晰呈现知识脉络。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提高了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能主动联想到通分的本质是将分数单位统一,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原理。
2. 分层练习针对性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延伸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基础题帮助学困生巩固基本计算方法,如直接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力提升题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像结合生活场景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拓展题则激发学优生的思维,例如涉及分数运算的复杂逻辑推理题。这种分层练习有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3. 注重错误分析与纠正:收集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如通分错误、计算粗心、对混合运算顺序理解不清等,在复习课上进行集中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原因,通过小组讨论、错题重做等方式,强化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易错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减少了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二、存在问题
1.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尽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复习过程中,仍有少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课堂互动较少。这些学生大多是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的学困生,他们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选择被动等待教师讲解,缺乏主动思考和尝试的动力。
2. 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较弱: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准确地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运算。例如,在一些涉及分数加减法的复杂应用题中,学生难以分析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运算方法,反映出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