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其一) 》(李曾伯)赏析

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其一)

李曾伯

天涯秋晚见孤芳,华发萧骚易感伤。

对酒未尝忘北海,因诗惟恐瘦东阳。

古心翻得风霜白,冷艳宁随草木黄。

惟屈可餐陶可采,蝶蜂争得识寒香。


作者简介:

李曾伯,南宋名臣。他历仕多朝,性格刚直坚毅。在动荡的南宋末年,积极投身军政事务,为保卫家国竭尽全力。其词作格调昂扬,充满爱国之情;诗作亦情感真挚,多反映人生感慨与志向。然而,他因刚正不阿,两次遭贾似道弹劾。尽管仕途坎坷,仍不改初心,以诗文展现非凡才情与高尚气节。

解释标题:

“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其一),“和”即唱和,依照他人诗词题材、韵脚创作回应。“郑巽坡”是人名,对方曾写咏菊诗并寄给作者。“咏菊”为原诗主题。“ 见寄韵”指按其寄来诗作的韵脚。见寄:寄给我。“见”在这里有指代第一人称“我”的作用。“二首(其一)”表明这是系列和诗中的第一首。


整体赏析:

此诗以“和韵咏菊”为形式,融咏物、抒怀、思友、言志、讽世于一体。核心在于借菊花“孤芳”、“冷艳”、“风霜白”、“寒香”的形象,赞颂并自励一种历经磨难而愈发坚贞、不合流俗而孤高自守的高洁品格,同时表达了对远方志同道合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推崇。


首联:天涯秋晚见孤芳,华发萧骚易感伤。

  天涯秋晚见孤芳: 点明时间(深秋)、地点(天涯,暗示漂泊在外)、对象(孤芳—菊花)。在遥远异乡的深秋时节,看到这孤独开放的菊花。“孤芳”既写菊花的孤傲,也暗喻诗人自身或友人郑巽坡的处境与品格。

  华发萧骚易感伤:诗人自况。看到菊花,联想到自己白发稀疏(萧骚),身处天涯,值此萧瑟秋日,更容易触发伤感情怀。“华发”与“秋晚”呼应,倍增迟暮飘零之感。

  赏析:开篇即营造出苍凉孤寂的意境。见“孤芳”而起“感伤”,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将菊花与诗人羁旅、衰老的境遇紧密联系。


颔联:对酒未尝忘北海,因诗惟恐瘦东阳。

  对酒未尝忘北海:用典。“北海”指东汉名士孔融,曾任北海相,性好宾客,常聚友饮酒。此句意为:每当饮酒时,从未忘记过像孔融那样热情好客的您(郑巽坡)。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

  因诗惟恐瘦东阳:用典。“东阳”指南朝梁代诗人沈约,曾任东阳太守,以诗著称。传说他因操劳多思而日渐消瘦(“沈腰”典故)。此句意为:因为(思念您)写诗唱和,真担心您会像沈约那样因吟诗而消瘦。既表达对友人诗才的推崇(将其比作沈约),更流露出对友人身体的关切和深厚情谊。

赏析:此联巧妙运用典故,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融入其中。“未尝忘”见思念之深,“惟恐瘦”见关切之切。典故的运用使情感表达含蓄典雅而真挚动人。


颈联:古心翻得风霜白,冷艳宁随草木黄。

古心翻得风霜白: “古心”指不合时宜、坚守古道之心,即高洁坚贞的品格。“翻得”有“反而使得”、“经历后显现”之意。此句意为:这怀有古道热肠(高洁品格)的心志,经历了风霜的磨砺,反而愈发显现出(如同经霜菊花般)皎洁纯白的光彩。

冷艳宁随草木黄:“冷艳”指菊花清冷艳丽的姿态。“宁”表示岂肯、怎能。此句意为:菊花这清冷艳丽的花朵,岂肯随着普通草木一同枯黄凋零?

赏析:此联是全诗咏菊的核心,也是诗人品格的自况与宣言。上句将人之“古心”与菊之“霜白”融为一体,赞美历经磨难而愈发高洁的品格。下句直接描绘菊花傲然独立的形象,以反问强调其绝不随波逐流、与众同腐的孤高气节。“风霜白”与“草木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菊(及人)的超凡脱俗。


尾联:惟屈可餐陶可采,蝶蜂争得识寒香。

惟屈可餐陶可采:用典。“屈”指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以菊象征高洁。“陶”指陶渊明,其“采菊东篱下”成为隐逸高士的象征。此句意为:只有像屈原那样志行高洁的人才配以菊为食,只有像陶渊明那样超然物外的高士才懂得采菊寄意。

蝶蜂争得识寒香: “争得”即怎得、岂能。“寒香”指菊花清冷的幽香。此句意为:那些追逐热闹、趋炎附势的蜂蝶之辈,怎能识别和欣赏这清寒之中的幽香?

赏析:此联以古圣贤(屈、陶)为标尺,进一步升华菊花(及所象征的品格)的价值与境界。只有真正的知己(如郑巽坡)和古之贤者才懂得欣赏这种“寒香”。尾句以“蝶蜂”作比,辛辣讽刺了世俗中那些不识真品、趋炎附势的小人,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不屑与清高自守的坚定品格。

全诗总结:

李曾伯这首和韵咏菊诗,绝非简单的应酬之作。他在深秋天涯见菊兴感,将对远方挚友的深切思念、对自身处境的感伤、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以及对世俗小人的蔑视,都浓缩在这“孤芳”、“冷艳”、“寒香”的菊花意象之中。诗中典故的巧妙运用、意象的精心塑造、对比的鲜明有力,共同营造出一种苍劲孤高、深沉感人的艺术境界,展现了诗人作为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骨和真挚情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