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大观园是场游离世外恍惚迷离的梦境,在茫茫然无边无际的土地上,青春以一种放肆的姿态狂野生长,开遍姹紫嫣红。如果那场幻境梦游是宝玉性的启蒙,那么这场戏曲偶晤便是黛玉情的萌动,幻中生,幻中灭;迷时起,迷时落。
青春本身大抵就是悲伤的言语,它藏在少年人的心头,难以捉摸。像盛夏的天空,倏忽变化,晴阴难测;像树梢的猴儿,抓耳挠腮,跳来跃去;像盆中的满月,观之则存,掬之则流。撵也撵不去,留也留不下,也分不清是敌是友。欲拒还迎,若即若离的姿态,又同时寄寓着苦恼与幸福,白日是他,梦里是他,搅得人一天到晚没个安生。
青春是孤独的,大约可以说些怦然心动,说些难以忘怀,说些午夜梦回,可那分独个儿的感受,总也无法用言语相传。人总是期待着聚在一处,喧阗热闹也好,知交好友也好,三五扎堆也好,人群是归宿,可每个人的内心又总是孤独,所以苦。青春尤苦。
男女之间的情意,不是青春的代名词,然而青春,却总是为那些乱麻般的情意所撺掇着,闹来闹去,往往只落了个一声叹息。良辰美景又如何,赏心乐事又怎样?如花美眷,却抵不过似水一样的流年。水流花谢两两无情,红水流去,只剩下了不尽闲愁,愁来愁去愁不消,情厚情薄情难已。唯有那闺中人,在斑驳光影下的春风中,顾影自怜,托颐长叹。
【曲文助情】,于是黛玉在这样的迷忽之中,入了梦,那个梦叫作青春,从此一梦不醒。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姹紫嫣红,断井残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词句,是通篇无奈落寞情怀的【魂眼】,她以那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眼睛,来了个饱含深情的四目相对,以眼传眼,以心传心。
为何会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只因孤苦勾孤苦,且以深情动深情。那心中历来积郁的孤苦,如今偏又逢着青春绵绵无尽的愁怀,相遇相合,火上浇油,只那一瞬间,滔天的火势,似乎要把天地间的一切都烧了个罄尽。
《浮生六记》中,芸一人支颐独坐镜奁之侧,余(沈复,沈三白)曰:“何不快乃尔?”芸曰:“观剧原以陶情,今日之戏徒令人断肠耳。”余曰:“此深于情者也。”
深情之人,看不得悲苦的戏码,因为他们动不得心底的苦。芸娘如是,颦儿亦复如是。
妙词通戏语,通是通传;艳曲警芳心,警是警醒。她那少年人的情怀,从此时开始毫不受控地野蛮生长,像那争春的姹紫嫣红,把梦里,把心里,覆盖的寸地无余。只是疯狂之后,“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该如之奈何。
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徐克的电影《青蛇》中,有个插曲《人生如此》粤语版,歌者辛晓琪,缠绵悱恻,极助韵味,此时强烈推荐,不过晚上慎听。)
二:怡红院欢声逐离人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的确是一场未加辩别的误会,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可在黛玉身上,偏就千难万难。
晴雯的无礼,固然是她自己的业障,但到底也跟宝玉、宝钗直接相关,门外的人却不知道。这一层是黛玉以为宝玉生了气,不愿见她,这一分委屈并不深,但对她而言,由于一早的缘故,宝玉气她无异于嫌她,气还好一点,嫌这个字可就要命了。
颦儿一生中最想要的是亲昵无隙的情意,宝黛二人有天生的亲近感(我随想中一向避过玄妙之说,有些人天生就觉得亲近,是很常见的,可以理解为气味相投),加上血缘关系,而且又是多年的耳鬓厮磨,两人之间的感情是极为深厚的,但嫌是什么意思?是弃,是放弃,是抛弃。黛玉好不容易抓到了一点幸福,继父母弃她而去之后,再次被抛弃。
晴雯的话,把她赶回了她的那个小天地中,无依无靠。这一层跟后一层相比,还是要好一些。
她听到了房里的欢声笑语,是宝玉和宝钗。宝钗的地位和品性与黛玉大抵出于同一水准,此前的黛玉有数次对宝钗表现出妒意,其实妒意有归有,但不准确,因为其中还包裹着对她的羡慕,身边还有个亲近人,不像她,孤鬼一样。
里头的两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门外的人独个儿伤心,愁绪满怀。人啊最怕人比人,因为相形则见绌,越发显得门外人形单影只,寂寞零落。天地间就自己一个,无依无靠,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本能似的,凄风苦雨自然而然也就外逸了出来。
正常情况的人会怨怼,会怪责,像她第一时间的反应一样,“气怔”、“益发气了”,只有向内逼压的人,常常反思己过,像她动气之后,“回思一番”、“左思右想”。她跟那种严于律己理性待事的人,有着根本区别。外界的不断压抑,压着压着,也就压成了习惯,由不得人了。
这一层,对她而言,是一记重击,叫作【孤立无援】。
那一瞬间,又把她从幸福的梦幻泡影中,彻底打回了原形,那个飘摇的风雨中瑟瑟发抖的小孩儿,连一座略可遮挡的破庙都不可得,那绵绵不尽的凄风苦雨,正一点点抽走她身上剩余的温暖。无计可施。
其实将她拒之门外的不是误会,不是轻薄的晴雯,也不是宝玉和宝钗,而是她心底的苦,晴雯、宝玉和宝钗,只不过是在她心中持续灼烧的火焰上,又添了一把火。那些欢声笑语,就好像跟她是天生的对头似的,永远互相驱逐着。孤苦勾深情,深情动孤苦,一直沉沦着,没个尽头。黛玉一生中真正快乐的时分,大约也就静日玉生香、雅谑补余香那会,那样的快活,也只是那些作祟的苦痛一个不留神的疏忽,一瞬中的一瞬。
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离人情深,泪雨凝噎,无人可诉。
一缕芳魂,独立墙角,幽幽咽咽。
(不知可曾看过一部电影,梅艳芳的《胭脂扣》,“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当真天地一孤鬼。主题曲《胭脂扣》,一半是梅艳芳所唱,夜里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