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不爱看书的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阅读这件事还是在我大三时,那时候只是想让自己大学生活过得充实些,于是想到了阅读。
因为那时候也了解自己的习性,让我用手机看书是不太现实的,一拿到手机,我肯定就想刷手机…
于是我就兴致勃勃的在网上淘了一个kindle。
刚买回来的前一段时间可稀罕了,几乎一有空就想拿出来看电子书。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其实那时候我也不是那么看得进去,就是一字一句慢慢的看,速度真的很慢。
那时候就是为读而读,也不懂得思考、更不懂得如何把书上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为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以这种方式来读书,结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没过多久我就放弃了,就偶尔周末时想起来会看一下,因为想着毕竟花生活费买的kindle,不用岂不是浪费了…
随后的一两年,不知不觉当中我把读书这件事当作我实在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才会做的事情,或者我想逃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心理避难所”。
而且那时候大多数时候我只会读一类书:名著类。因为这一类书对我来说,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时间会过得很快。
大概是在断断续续读书的第三年的时候,自己对读书这件事好似“开悟”了一样。或许那时因为现实原因,在我心里有一种渴求:我要成长,不能这样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了。
对于普通家庭出身、个人过去二十多年各方面能力也普通的我来说,要想成长,也许“读书”可以成为我的“成长助力器”
随后我意识到:我不能只看某一类书了,我要学会看不同种类的书。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成长得更快
因阅读而改变
慢慢的,我开始看心理学、时间管理、思维逻辑、认知提升、自我探索、亲密关系处理等等一系列自我管理类的书籍。
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我也慢慢的学会了将自己所读到的内容迁移到自己现实生活当中来,为自己解决或者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个问题。
比如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当中,我读到了男女不同的思维差异。
男性在压力大或者情绪不佳时,就会钻进自己的洞穴,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慢慢情绪恢复了,自动会从洞穴里出来;而女性在压力大或情绪不佳时,更倾向于找个知心好友,将自己满腹心事倾诉出来,倾诉完后情绪就会稳定很多。
读到这个观点,让我能够更好的理解在生活中与男朋友相处过程中他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在乎自己,不愿意跟自己分享,而是男女思维差异导致的。
当然书中提的观点,只能代表大体上的男女思维差异,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符合这种特性。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自己的特性,要结合实际出发,书中提的观点都是起借鉴与惊醒的作用,更多需要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阅读,我感受到自己解决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的提升。
也正是这样,看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正反馈,我慢慢的开始学会享受阅读,再也不是当初的为读而读了。
阅读的意义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阅读的意义不仅是读,更多是要学会思考;要学会知识的跨迁,让自己所读的内容为自己所用,让自己的生活能够因为阅读而改变。
虽然这样说,好像是在强调“功利性”阅读,但对于追求成长的人来说,“功利性”阅读确实很有必要。
当然,也有人喜欢阅读一些文笔优美的书籍,因为阅读那类书籍会让她感到身心愉悦,这种属于“欣赏性阅读”。
这类阅读也有它的意义所在。因为每个人赋予阅读这件事的意义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与价值观也不一样,所以对与书籍的需求也不一样,没有是非对错之分。
“读”只是阅读这件事的开始,后面的思考与行动的意义,远大于阅读这件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