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生产出气血,其中的气剽悍滑利,行走于经脉之外,中医称之为“卫气”,而血液则精纯集聚,运行于经脉之中,中医称之为“营血”。营卫的运行,一个昼夜绕行全身50次。
原文“血之精专者”,我认为“专”通“抟”,集聚之义,相对于气的滑利而言。
人每呼气一次,脉跳动两次,每吸气一次,脉也跳动两次,在呼气和吸气之间有一次脉动,呼与吸之间称为“定”,呼吸定合称“一息”,一息脉动五次,中众息之间有一息比较长,称为“太息”,太息脉六动,正常的人都是这样。脉动一次,营卫气血前进一寸。
中医的寸,都是指身寸,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于标准统一的计量单位。
张景岳注解说:“闰,余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谓闰以太息。”
也有人把“太息”解释为“胎息”,“人之常”之常相应地理解为永恒之义,常人就是掌握生命呼吸真谛的人。佛家和道家都非常注重调息,调息的最高境界就是胎息,胎息类似于“腹式呼吸”,而庄子又提出了“踵息法”,反正都不是简单的口鼻呼吸。老子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不会明显感觉到在呼吸。
《灵枢·脉度》描述说:手三阳经,从手到头,每条长五尺,左右对称共六条,合计三丈。手三阴经,从胸到手,每条长三尺五寸,左右对称共六条,合计两丈一尺。足三阳经,从足到头,每条长八尺,左右对称共六条,合计四丈八尺。足三阴经,从胸到足,每条长六尺五寸,左右对称共六条,合计三丈九尺。跷脉从足到眼睛,每条长七尺五寸,阴阳各一,合计一丈五尺。督脉和任脉都是长四尺五寸,合计九尺。以上经脉长度合计一十六丈二尺。
文中指列举了常用的二十八脉,而没有包括奇经八脉的全部,更不要说其他络脉、经别和经筋了,而且十二正经的每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并不相同,长度也应该不一样,比如很明显足太阳膀胱经比任何一条经脉都要长。因此这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说法。
一天分成一百刻,一刻有一百三十五息,常人一个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一息脉行六寸。营卫之气在全身运行一次,相当于行走了十六丈二尺,那么一个昼夜,脉行共八百一十丈。
每个人的呼吸快慢都不一样,所以这也是一个大致的说法,我想这只是告诉我们呼吸与脉动之间的关系,不必对具体的数值过于关心。
营血的运行,通常在每天早晨的寅时(3点到5点)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开始,然后依次注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后到达阴跷脉阳跷脉、督脉和任脉。这样成为一周。
二十八脉,周而复始,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五十周毕,明日寅时,又会于寸口。此营气之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