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对吃很讲究,小时候就跟着父亲走遍了出生小镇的每一个菜市场,只为了找到心仪的食材。做菜的过程我也是参与的,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父亲要求我不错过每个过程,比如杀鸡宰鹅,其实我心里是抗拒的,当时更怕父亲的脾气。所以,成长为一个热爱美食并且享受制作过程的教育工作者。“相识”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也是起源于耳闻他对吃的“独特”,热爱美食并且享受制作过程。
汪曾祺先生最有名的有关吃的文字,是高邮咸鸭蛋。其实这都不是什么稀奇的美食,从小我的外婆、后来我的母亲都会制作,只要把控到位,流油的咸鸭蛋就能到嘴。关键是汪先生还对一年的专注只为一道菜有所心得,这真的是升华了吃的意义,享受的是一种生活之美,而在如今的快食主义盛行的社会,更是对比突出。我还是喜欢车马的慢生活。
《人间草木》分七辑,而自序在汪先生看似不在意自己文章归类是否小品文中完成,其实我觉得,汪先生只是记录了他在纷杂繁复生活中,找到的各种小确幸,小惊喜,小欢喜,小开心,滋润了自己的小日子,也跟我们一起分享他的幸福。看他的文字,真的是看着看着就乐了,笑着笑着就饿了,再读下去~“咦,有意思!”作家、画家、美食家、私厨大师等等,都是相通的,这么一个热爱生活、感性生活的人,才能游走这么些个角色里,自得悠哉,自得快活,真好,不是么?别看第一辑是人间草木,其实已经隐隐着,草木都是可以归宿到食物上去,人的食物、昆虫的食物,生命的延续、生命的轮回、生命的色彩。。。一看到昆明的雨后,菌子上场,顿时觉得比那些美食纪录片有意思多了,牛肝菌的祛毒方子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似乎比镜头下的菌子多了几份想象的味道。干巴菌的颜值低,怎么个低法,形容成“一堆半干的牛粪过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简直让人喷饭。与制作成美食后的鲜香成了惊天的对比,啧啧啧,有意思,有味道!
再者,用十二个月用文字描述了葡萄的一生。其实吃不吃早就不重要了,生活中的细微观察的过程,才是乐趣所在,否则别说是吃货了,吃货是有文化的,饭桶是被器物功能话的。
在汪曾祺的文字中,各种画面生动,还能让你同时升起一种口食之欲~这才是生活,有滋有味。这高邮咸鸭蛋一出场~“质细而油多”,那滋味秒懂。在我老家,有个词儿叫“起沙”。这个感觉就像你买到一个熟的刚刚好的西瓜一样,那瓤心子里,就是这么个感觉,细腻的沙粒感,让舌头上的乳突~“舌乳头”充分体验,让心里的那份满足感升腾。是接受了时间、阳光、汗水、有心的味道,不是各种膨化出来的快食品。
跟着汪曾祺把各地的风土人情、美食过一过,四个字儿:“生活美好!”不知为何,汪先生在“我的家”一文中,他一位堂姐于阴雨连绵天中剪出的“扫晴娘”,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卡哇伊的“晴天娃娃”,都可以在天把天后看到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