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假几天,感觉无聊,就再次刷起了老剧《亮剑》,到今天终于刷完30集。下面谈点看完后的体会。
一、抗日剧的真实
这部剧05年的大剧,其实真的算的上是老剧了。但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仍旧能在各大电视台看到重播的身影。看完之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它被这么多人喜欢,而且播了又播,原因就是它真实。
剧中的主角李云龙是无师自通的将才,打仗总是不走寻常路,让敌人捉摸不透。但就是这么一个非常能打的将军,却动不动对部下和领导飙脏话,甚至想骂就骂,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全然不顾礼仪和形象。所以因为这种不顾小节,他能打胜仗的同时,也犯了不少纪律错误,常常导致功过相抵,即不走寻常路的打了胜仗,因为违反军队纪律要求而受到上级处分。
这部剧的真实不仅体现在李云龙的个性上,更体现在对R军和G军的客观上。剧中没有手撕鬼子、包子雷的雷人剧情,有的是对日本这个强劲对手的客观事实。剧中没有对G军的无能描述,而是通过楚云飞这个角色客观讲述了G军的无奈。
我们所理解的真实大概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人的基本判断。《亮剑》豆瓣得高分,不是没有道理。
二、有关《亮剑》精神
这部剧吸引我,有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李云龙独立团面对敌人的进攻,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依然敢于亮剑。这种精神,就是李云龙在最后一集在军事学院进修的毕业论文,也是最后的总结点题。
李云龙说:“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就是我们的军魂!这种军魂就是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三、一个班级的灵魂
李云龙的这段演讲将亮剑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也是作为这部电视剧的高潮而剧终。而我在想,一个军队有军队的灵魂,那么在教育事业上,作为一个班主任,能给一个班级注入什么灵魂?
在我看来,班级的灵魂是凝聚一个班级的东西,灵魂听起来是个虚的东西,但如果问要凝聚一个班级要靠什么,就很好理解了。
1、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
如李云龙所言,一个军队的气质和灵魂是由带兵的首任长官决定的。同理,我认为一个班级也一样,是初始班主任的气质和风格决定。所以,总有老班主任说,看班级怎么样,看看班主任就知道了。
班主任的风格是严格威严型,学生自然就不敢放肆。班主任的风格如果是放任不管或过度宠溺学生,那班级肯定存在歪风邪气。
2、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
班级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一般包括教室布置、班徽、班旗、班歌等等。制度文化体现班级民主平等,一般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指定的班规。精神文化则包括班级经常搞的活动,比如班级生日会,日常活动等等。无论是看的见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还是内化到学生心灵中的精神文化,都给班级注入了一股灵魂。
3、班级规划是班级的灵魂
通俗点说是目标。带一个班级,班主任一定要搞清楚,你要把学生往哪里带,比如三年后要完成多少指标,多少个上重点大学,多少个上本科。更抽象点的还可以是一些育人目标,你希望你所带的班级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品德三观等等。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指引学生共同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