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喜欢人称他为“甘草”,性温,味甘,调和百味中药,解其毒性,增其药效。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恰似甘草,用平和的心态待人对事,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面对个性不同、脾气各异的学生,于老师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小错误,包容忽视;严重错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如果说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让人自省,那于永正老师“四天朗读”的故事也给人启示。一个差班,没人能教,于老师在四天时间里,只是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地去读,再写写字,抄点词或写句子。不分析讲解,只是鼓励表扬。四天时间,于老师“以柔克刚”,用动情的朗读和热情的鼓励让这个“乱象频发”的班级安静了下来。 内心安静,才会让老师的“教”深入内心,才会让学生的“学”从心而发。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于老师对语文作业的处理: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日记,而日记呢,只需一周之内有一篇像样的就行,其他日子,哪怕写一句话,也可以。他的作业,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玩儿,玩儿的有意义,玩儿的有收获,更极大地促进了语文学习。平和的心态,让于老师更看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更重视语文教学的意义:分数之外,素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