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期间,Jenny很多时候都没有在好好学习,于是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满手的offer,而自己却两手空空,经常会感叹为什么当初进入校园的时候相差无几,出去的时候却天差地别。自己抬着脚都够不到的地方,却只是别人的起点。陷入在这种思维后,就很容易将自己一封闭再封闭,最后只想破锅自破摔。因此,我们需要时刻盯着自己的头脑,用元认知把自己从这种状态中拉出来。
其实,在这种状态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思维误区,就是你把自己陷入在了一个维度中,以为人生是一个单维竞争。看到小A发表了很多篇论文,觉得自己好菜;看到小B参加了很多比赛,觉得自己很菜;看到小C在台上侃侃而谈,也觉得自己很菜。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时,往往是这个人身上比较突出的优点,我们可能在这方面不如他,但一定有一个方面要比他强。盲目对比,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体就是在说着同样的事情。
最近,Jenny开始从初级补充专业知识,于是决定从看书开始,系统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刚好想到我们这届有个大神写了一本书,所以就用这本书当作了自己学习的教材。目前已经看了70页(全书总共380页),受益匪浅。
一直觉得出书是件很难的事情,可是既然别人能做到,那说明还有着机会,所以冒出了想写一本关于投资的书的想法,即使最后无法达成目标,但按照书的逻辑,不断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自己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
投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需要修习一生的技能,即使我们现在已经在投资,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还是会常常低估它的重要性。在《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你所获得的每一块钱都决定着你在成为富人、中产阶级还是穷人。富人买入资产,中产阶级买入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我们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根深蒂固的思想其实是自己没钱投资,即使已经在投资的路上,但是实际用于投资的钱也远小于能够用于投资的钱。如果一个人的收入降低10%对个人的生活影响微乎其微,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再多拿出5%的收入用于投资,关键是,在自己每份收入到手后,给这个收入划分到不同分区。
这本书将是Jenny对自己投资心得的梳理和反思,它会由一篇篇不断补充的文章来组成。目前阶段主要分为为什么投资,什么时候开始投资,投资需要的知识,投资标的以及心态调节这五个部分的内容。如果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欢迎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