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以来,诗歌有这么一种流行的风气,按照西方符号学,就是不提供给你认知的解释,而提供的是感官的形象。
按照西方的符号学的说法,一个语言的符号一般是带给我们一个理性的认知的意义的。有时带给我们的虽不是理性认知的意义,而是一种感官的印象,但也可以指向一个认知的意义。至于如何判断,作者认为有几种情形要注意:一是要适合当时的时代文化的背景才能够成立。
温庭筠的词确实可以给我们一种联想,也就是西方的阐释学所说的衍生义。而读者可以由这种联想,把种种的意思加到诗歌里面去。
温庭筠的词都是用感官的形象,他不是用的我们一般普遍认知的意思,所以那是具有他独创的性质的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中的“小山”与“画娥眉”,并没用一般的普通认知的意思,作者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