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构建与实施培训研讨会感悟
怀揣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大学体育馆举行的为期三天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八届核心素养下的‘发展课堂’构建与实施培训研讨会”培训活动。会上名家云集,有来自江苏省的徐栋、管建刚、张祖庆、吴勇、张学伟和黄厚江老师,有来自北京市的吴琳老师,还有来自深圳市的赵志祥、向浩、白皛等十一位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聆听各位老师的精彩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再次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翁森《四时读书乐》)。吴琳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阅读课《安徒生童话·丑小鸭》让我印象深刻,课堂伊始,吴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反复读“吧”字,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吧”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读音,随后带孩子们一起走进“丑小鸭”的世界,吴老师提前一周把“丑小鸭”的原文发给了孩子们,让他们感悟原文之美。当吴老师问孩子们读原文和书本上的文字有什么不同时,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从中总结归纳了三点:一、原文更有趣;二、原文角色多;三、原文中的故事情节更完整。由此看得出孩子们更乐意去看原文,更愿意去读整本书而不是删减后的文字。这就是整本书阅读的精华所在吧。
阅读课上孩子们跟着吴老师一起走进“丑小鸭”的世界,跟随着“丑小鸭”一起成长,它所经历的事情都紧紧地抓着孩子们的心,孩子们一起陪伴着“丑小鸭”成长,直到它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融入到文本中,带着丰富的想象去读这个故事,透过故事、读懂故事背后的道理。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琢磨语言背后的深意,争取在得出结论时有一定的依据(有理有据),确保成为阅读高手。
吴老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几个建议”中提到阅读策略,并针对不同年级推荐不同的书目(符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我们的启示是:要针对孩子们的阅读困境进行引导,让他们走出困境,阅读不能草率进行,最关键的一点是读懂,只有读懂了才会发现读书之乐。
接着走进黄厚江老师的《作文教学的三重境界》,黄老师强调了“作文课不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以写为立足点”和“好的老师是孩子们的陪练和教练”三个观点,并以课堂《带着美好的感受去想象》来现场验证这三个观点,他的作文课无疑是成功的。
作文课一直是我比较头痛的事儿,每次都认真的讲课但孩子们依然写不好作文,作文课怎么就那么难呢?黄厚江老师说出了关键问题:我们中小学教师上的作文课大多数都是“只有作文课而没有作文教学”。这句话引起了现场很多老师的共鸣,黄老师说作文教学要以“写”为立足点,通常我们在课堂上是给孩子们讲解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仍然让很多孩子不会写作文,甚至出现了很多“套文”现象,通过黄老师的解析我对作文课有了新的认知。
黄老师告诉我们真正的作文老师是孩子们的陪练和教练,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说法,写作文要避免“套话”作文的出现;写作文时构建“语境”很重要,想象也很重要。“天下没有一棵树能长成一把椅子”这句话生动地再现了想象的重要性,写作文就是一个想象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美妙的,是无数篇作文升华的过程。
作文评价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在批改作文时会写评语、打分数,在课堂上拿出孩子们的作文进行表彰和批评,表彰和评价进行后孩子们依然很迷茫,而“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这两位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它们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支架式的部分,不仅是中考里两个考察的重点,也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语文学习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先阅读后写作,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又在写作中提高阅读水平。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