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伤了你的心
雷夫先生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这是我读完这一章节最大的感受。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有满腔热血后的失落,也有自我质疑时的难过,他真实的面对了一切他预想的和意料之外发生的事情。他总结出人面对挫折时的三种反应:怨天尤人,一筹莫展;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承认错误,重新出发。显而易见,前两者都是常见,而且治愈起来最快的方式,但若真正让其药到病除,还得选择第三种方式——承认错误,重新出发。
在雷夫先生的教学生涯中,让他最难以忘怀的是“三剑客”的故事。曾经他倾注心血、付出努力让这三个孩子与其他同学一起改写自己的未来,但初中之后的她们发生了变化,甚至对雷夫先生出言不逊,讲话尖酸刻薄,好像有着势不两立的深仇大恨。这些情况的发生让雷夫先生大受打击,一蹶不振,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个叫席拉的孩子治愈了他。此后,雷夫先生开始总结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直面了曾经没有面对的事情。他认为此类事情的原因在于:1、任何时候不应该以大人的角度介入孩子的隐私,不讨论孩子之间的是非。2、成绩和人格是两码事,从年龄相仿的同辈去真正了解孩子。3、尽可能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尊重并支持学生的决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意识到问题后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这才是一个人的强大之处。雷夫先生的经历于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不论是教育学生还是养育孩子,我们都应该懂得适时放手,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人生成长必经的道路,不会一味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指引去完成脚下的路,如果强行限制孩子的行为,导致的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另一种则是顽强反抗、势不两立。
每一个老师肯定都遇到过让自己伤心的孩子,本来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付出了很多心血,到头来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回想起来,我们可能都容易犯下两种错误,一是根本没有全面认识了解一个学生,学生的“障眼法”只是为了迎合我们对他的认可,二是没有站在平等的位置,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做真正的自己,用大人所谓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对我来说,今日获得的启发就是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首先应该走到学生队伍中去,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了解真实的孩子。其次,时刻告诉自己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不随意给予孩子我认为他们需要的东西,无形之中给他们增压,应该像雷夫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师的任务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