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 # 心理百科
又是一年神兽归笼时,家长们额手称庆。养过孩子,就知晓暑假痛并快乐的日子还是很难捱滴。
同时,一些家长猛然发现,周遭很多5、6岁小朋友都在暑期已经或即将换赛道了,也就是所谓的“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等。
于是有的开始焦虑:怎么办,我家娃这是输在起跑线了啊!有的开始烦躁,这咋个搞嘛?到底要不要上?所谓的学前班、幼小衔接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哦?
1. 利弊的审问?
幼小衔接要不要上?这可不仅仅是上不上得起的问题。还源于目前这个话题两极分化的讨论。
一方大力提倡幼小衔接,认为小朋友如果不能提前学习汉字、简单加减法、拼音等等,上小学就会非常吃力,不仅跟不上学习进度,还会打击自信心,导致各方面输在起跑线。也就是最好上幼小衔接、学前班。
另一方则对炒得火热的“小学化”幼小衔接嗤之以鼻,甚至恨之入骨,认为这种“超前教育”就如同揠苗助长,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建议最好不要去上。
那到底要不要去?还是一头雾水。
2. 有无必要做幼小衔接?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实质上,大部分的幼儿园其实都能发挥出“幼小衔接”应有的作用,基本上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里发展出能够良好过渡到小学的各项能力。
因此,我认为上幼小衔接课或者学前班最多可能算是有所裨益,换言之是一种辅助。如果孩子确实存在专注力不好、学习效率慢等情况,可以适当补充,降低孩子进入“新地图”“新手村”的难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或者希望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当然也能适当补强。
但以上均基于你选对幼小衔接课程。若是选了“小学化”导向的课程,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 鱼龙混杂的幼小衔接课程
其实市面上更多的反倒是这种“小学化”导向的辅导班,它借助机械的记忆将枯燥无味且用处不大的“知识”强行灌入孩子的脑中,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学得好,反而会大大挫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这种课程往往是最迎合家长们需求的,因而“大受欢迎”。
为什么?
归根结底源于家长的“怕”字,怕输在起跑线,怕孩子不受老师关注,怕孩子自卑......正是因为家长的“焦虑心”作祟,大部分的机构都是侧重于搞好所谓孩子的“学业准备”。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最容易出成效呀。你想啊,我说我培养了这个孩子善良坚毅的品格、乐观向上的心态,你要我证明给你看,作为老师我只能说你想短期看到成效实属强人所难。但是如果我能在一个月内让你的孩子会背50首唐诗,会唱10首英文歌,你肯定会觉得我是教导有方,甚至是掌握了什么秘诀才发现了你家孩子天才的一面。但是,就像减肥一样,太快出成效的往往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很可惜的是,很多家长们就吃这一套。毕竟过程他们无法参与,所以只能验收最终结果。
4. 幼小衔接课程不必要,但幼小衔接必要
到这里,估计大多家长怕是想上幼小衔接课都被吓退了。
但幼小衔接报班不必要,但不代表孩子就应该零知识、零习惯入学,更不代表培养孩子的入学能力不必要。
总结一下就是幼小衔接课程不必要,但幼小衔接还是需要一点点的。
5. “知识”还是“能力”?
那到底怎么做呢?
首先需要明确幼小衔接到底该学的是“能力”还是“知识”?
知识主要包含的是一些事实和概念性知识,如霸王龙是肉食性的,苹果用英语说是apple,具体的某首古诗内容等。而能力是运用知识去解决特定的问题,一般是超越领域的,比如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
知识是可以短期突击的、立竿见影的,能力确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因此,好的幼小衔接内涵也不是「提前学」知识,而是培养入学能力。
如果需要花钱买时间,希望报幼小衔接,请尽量考虑选择一个侧重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机构,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的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时间允许的话,家长是可以生活中言传身教的实现最好的幼小衔接。
真正科学的“幼小衔接”一定要融于每日生活中的点滴。幼小衔接班可能容易让你的孩子做到良好的学业准备,但是社会性能力中的人际交往水平呢?心理健康建设呢?这些幼小衔接班不是毫无影响,但是确实难以保证效果,而这些能力往往才是真正必要的。
好嘞,本期内容到这里结束。也许之后会出一期怎么自己给孩子培养入学能力,培养什么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