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喜欢这样分析人物。
谁说了一句话,说明他是个怎么样的人。谁做了一件事情或一个想法,就说他是个积极或者消极的人。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这种学习方法有疑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粗暴地去理解。导致我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直到现在,我学习了职业规划的层次,才解开了这个谜团。
我们经常纠结于生活、职场的平衡,纠结要不要跳槽,要继续现在的专业还是转行,要不要跟相恋多年的恋人分手。其实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纠结于问题本身,在问题上纠缠是很难有解的。好的方式应该是把问题升级一个层次,回到当时人的身份、定位上去。
比如说,毕业的时候选择去哪个城市,哪个公司工作。当时因为各方面原因,选择了回到老家的国企,选择安稳。可是,这个真的不是我长久以来的真是想法,而是在当时那个身体环境下的选择(大学期间长期失眠),觉得再去干IT身体会垮掉。而等后面身体慢慢恢复,原先的意愿还是冒出来了。希望能有一番事业成就。这是就后悔当初的选择,后来就开始了跳槽。
选择结婚对象也是一个道理,你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陪你终生,你是找一起玩的,还是上进的,还是搞后勤的,还是搞关系的,这些要考虑清楚,而不是盲目的选择一个感觉不错就结婚,将来大概率要后悔的。
这些是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升级到上层去思考,而我们缺乏这种升维的能力。
反过来,有些问题就不要上升,人们确很爱上升。
比如,工作中你的同事、下属做了一件错事,我们更应该就事论事去指正,而不要上升到人格定位,说他是怎样不负责任。
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孩子犯了错,就是论事引导改正,不要动不动指责孩子的人格,乱贴标签。
无论是生涯规划还是人生一个个小选择,回到问题该有的层次上去解决,该上升上升,该下降下降,层次对了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