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还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3年,人类的基因组测序完成。现在,个人的基因测序只需要几百美元,中国的公司甚至准备将其降低到100元以内。 揭开基因神秘的面纱,通过对基因的大量研究,让我们对基因的功用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人类的基因总数只有两万多个,比蛔虫香蕉的还少,而且现阶段的认识是这其中只有8.2%有用,参与编码的主要基因只占2%。对这种情况的解释,也许是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不断地去除那些无用的基因,但正因为进化是无方向的,势必会有大量的基因是无用无害的,就象一个程序,如果在编写过程中一直在转变目标,一定会产生极多的冗余,但往往最后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进行整体的修改。[另一种可能,看似无用的基因可能是某个阶段强大基因的蛰伏状态。有一天环境的变化可能会让某些基因恢复作用。]
有了基因图谱,对于制药行业是一大利好。人们也幻想着将来人类可以进行基因改造,产生出下一代的神人。不过目前的研究表明,单个基因决定某一个性状的情况极少,大多数功能都是众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对于基因是否能产生功效也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是一个计算机天才,生在非洲部落里,你的基因也不会有什么作用。总的来说,基因只不过是乐谱,能弹出什么样子的效果,还要看谁在什么乐器上演奏。每个人的基因都有着无穷的可能性,重要的是我们找的到与之相对应的实现条件。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对基因进行分类,居然和我们直观的分类方法相近。这是不是说明种族歧视就有了现实基础。深入的研究表明,从宏观角度上人种之间确定有分别,但人种内部的差距比人种间的差距更大。种族之间的分类基本上是因为这样的分类最容易感知和传播罢了。就像图书馆的分类一样,能用的分类原则只不过是因为这样的分类大家觉得最好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