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和评书的推动下,杨家将是除了三国水浒之后,最有群众基础的故事了。尤其是第二、三代杨家将,完全是女人的天下,堪称民间的女权主义文本。就评书中偏爱女将的习俗(樊梨花、穆桂英、姜桂芝、陶三春等),我请教过女性主义学者,得到的答复倒没多少意外:创造强大的女性,只是满足男人对其的征服欲——依旧是男权的把戏。
第一代杨家将是杨业,也是杨家将传说的源头。史上真有杨业其人,骁勇善战,人称杨无敌。五代时效忠于北汉,后归附大宋。
杨业和北宋名将潘美只有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共事,是在山西北部与辽国的一场战争中。当时潘美是都部署,杨业是副都部署(也就是元帅和副元帅),宋太宗还派了一个叫王侁的心腹当监军。
当时辽国兵马多于宋军而且乘势而来,杨业主张暂不出战,避敌锋芒,作为主帅的潘美也表示赞同。而王侁却主张立即出战,在与潘杨的争论中,王侁激杨业: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怎么不敢出战,莫非是有二心吗?杨业本是北汉降将,哪里经得起这种言语?当即大怒表示,我出战就是了!
杨业在整军出发前对潘美说:我本是降将,受圣上恩遇,理当一死报国。只求部署在狼虎谷这地方埋伏下八千弓弩手,我如战败而归,让弓弩手射退辽兵,否则我的人马就全完了。潘美当即按杨业要求布置了弓弩手。
杨业带兵杀出以后,从上午直战到午后,杀声渐渐远去,也不见了征尘。这时有人就对潘美说,这么久没动静,大概杨业已打败辽军乘胜追击去了吧。潘美一听有道理,就率军出发,连狼虎谷那弓弩手也撤下来带走了。往前走了不远,就见到溃逃回的一小股宋军,说杨业已全军覆没,潘美叹息着就撤退了。
殊不知杨业拼死杀出重围,回到狼虎谷一看,哪里有弓弩手的踪影?最后伤重被俘,“不食三日而死”。
此役自然是宋军惨败。事后,宋太宗把监军王侁发配到沙门海岛(也就是今天的长山列岛),给了潘美降级罚俸的处分。可能从明代说书人的话本开始,把名将潘美塑造成了陷害杨家的奸臣,至今乡村民间的部分地域,仍然恪守“潘杨世仇,誓不通婚”的习俗。
宋太宗也对杨业家给予抚恤,让杨业的长子杨延朗(即所谓的杨六郎)从连级军官直接补了个团级将官的缺。第二代杨家将开始登场了。
《宋史·杨业传》中记杨业确有七个儿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还有一个和他一起战死的幼子延玉。除延朗外,其他数子在军中也有所升迁。
杨延朗后来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按理说一个道士的名字无须避讳,但这个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将其尊为圣祖。
杨延昭的“六郎”称呼,据说来自敌人。辽兵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辽人相信杨延昭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评书上说杨六郎娶了柴郡主,像是颇有些背景。可是《宋史》里却有一段细节: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引起朝廷中有些人的嫉妒。宋真宗和大臣们谈及此事,说杨延昭远在边关,朝里没有什么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对他眼红的人很多,不是朕保护他,他哪里会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