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读育儿方面的书,也就书里介绍的一些方法用到了自己的孩子上。但就还是那句话:
育儿育己。
学着如何做一个父母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认识自己的过程。
早上读大J的一本新书《打造儿童超级大脑》,读到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书里介绍说,一个人的情商会经历四个阶段。
不知不觉。
后知后觉。
当知当觉。
先知先觉。
光字面意思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要能清楚的觉知自己处在哪一个阶段就很难。更多时候,我们是处于不知不觉和后知后觉两个阶段的。比如孩子哭着跟你赖皮,你的火气不自觉就冒出来了,那种抑制不住的火气上来,可能一个巴掌就出去了。这个时候,想的就只是自己的情绪如何发泄。如果能再进一步,可能回头会想,好像那么对孩子不好,有点后知后觉的感觉。继续要往前一步,轻易间就很难了,需要我们动用一个很笨的办法。
写情绪日记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写下来呢,我自己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积累。
每天记录情绪日记,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情绪发展是什么样的,一个月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差距在哪里,看情绪日记就很清晰的知道。
慢下来。
很多人懒,觉得当时在自己大脑中有过思考就行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其实,记录下来,是给自己一个深度思考的机会,当我们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来的时候,很多情绪在写的过程中,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也许会得出一个和自己预想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关于记录情绪,也不是记录流水账那么简单。有三个关键点需要加以关注。
是发生了什么,让自己出现现在的情绪?
当时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样的?
最终爆发情绪时发生了什么?
比如,我辅导孩子上数学思维课,看到他根本没有用心的在上课,就在桌子旁跳来跳去,还不理老师,我就很生气,吼了他:你上不上,不上就下去。
完整记录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我想让孩子从小就能有一个好的数学基础,花钱给他买了在线课程,希望他能在数学思维上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真正给他上课的时候,他并没有认真的听,还不尊重老师,让我觉得在老师面前丢了脸,让别人会有“这个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孩子一点教养都没有”的想法。看到他这样,就生出了一股无名火,我又花钱、又花时间给你上课,你就上成这个样子,一起上课的小朋友也没有看到像你这样的,真是太火了。说了几次还是这样,我就非常的烦躁,最后忍不住吼了出来。孩子很委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上课是为了什么,爸爸为什么要吼我。
当时我自己也挺难过的,觉得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对孩子,可能这样对比,会就此磨去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是更得不偿失。
这样写的时候,刚开始会花很多时间。但是记录的好处就是,只要开始记录,坚持写下来,时间久了,会给我们培养出对情绪的敏感来。人一旦有了感知细微变化的能力,就会对问题的发展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要提高记录的速度,也只有一个办法。
无他,手熟尔。
慢慢的,从记录中,会不自觉的去总结情绪发生的规律,会去归类,我们会因为什么事情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如何接纳和管理自己的这些情绪的,孩子又因为这样的事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就在记录中成长起来了。也就从后知后觉到了当知当觉。
如果进一步思考,如何预防这些情绪的发生,如何管理好情绪?我们可以在情绪发生前,就有一定的预知能力,走向先知先觉。真正的做到了管理自己的情绪。
因为一个小小的记录习惯,不止是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还更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岂不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