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部分人聚合起来成为群体,争取到大多数的资源。其他成员看到后,必然也会想要确保自己获取利益的权力,去争取固定的资源,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因此就形成了群际冲突。
冲突的本质是利益的分歧,冲突各方都希望获得对方某种不愿意提供的结果。
面对利益分歧有四种不同的处理策略:
1、斗争:即一方试图将存有偏好的解决方案强加于另一方,斗争容易升级为暴力冲突。
2、让步:即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并且对自身所得的低于期望的结果并无不满。
3、回避:即暂时退出,不卷入冲突,表现为不作为或者撤退。
4、问题解决:即双方选择一项能够满足双方愿望的解决方案。无疑这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群际冲突呢?
前面说过,冲突的本质是利益的分歧,各种群际冲突跟利益的分配分不开。
一、引起群际冲突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困境。社会困境指的是资源只有这么多,每个人都想占多一点,那带来的就是资源耗竭,这是社会困境的本质。比如:一块草地,能够放100头牛,每个农民可以放一头,但是有个农民想,我如果多放一头牛,我的收入就增加了,而入地则受一点影响。当所有农民都这样子想的时候,土地就变得没办法承受,土地出现荒芜。
二、竞争也是引起群际冲突的因素。当面对稀缺资源的时候,群体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必然存在竞争。大多数情况下,面临的是非零和博弈。但人们习惯于零和博弈的思维,即相信他人得多,我必会得少。许多冲突的形成并非因为问题的本质是零和的,而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是零和的。
三、相对剥夺感和感受到的不公平也会引发群际冲突。人们通常将公正理解为公平,即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成比例。人们也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与他人的付出和回报一样。但现实社会中,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与他人的付出和回报往往不一致。年龄大的员工希望在公司论资排辈,因为自己已经为公司付出了多年的时间。而年轻的员工则喜欢以实力说话,希望以绩效考核的方式评价。这种认知上的不一致导致相对剥夺感,员工容易感到不公平,引发不满和侵犯,从而引起群际冲突。
四、偏见和误解也是引发群际冲突的重要诱因。社会生活中,真正存在对立目标的只是核心处的小部分,更多的问题来自于对对方动机和目标的误解。自我服务偏见会使个人和群体乐于承认自己做的好事,而推卸自己做的坏事。社会心理学家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镜像知觉,指的是在冲突中,双方对对方的误解常常具有令人吃惊的一致。镜像知觉是双方对他群体缺陷和危害的自我证实,大家都会产生"我们想要合作,但对方不愿意"的错误失误。
闲话:春节期间,因条件有限,断更了。今天看到许知远的《十三邀》,在思考自己是否应该多思考,多观察,成为这个时代的思考者、观察者呢?
所以从被窝爬起来,重新更新内容。
希望日更的习惯可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