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日本科学家在一个废水池中由发现了一种只能以尼龙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即Flavobacterium, Sp. K172 ,也叫 "尼龙菌"。这种奇异的生物是一种不能分解糖的细菌,无法享用普通细菌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它所分泌的酶只可以消化尼龙。有意思的是,尼龙是一种在1935年才出现的人造材料,也就是说,尼龙菌是一种在1935年后才出现的生物。
研究发现,尼龙菌的出现是因为其基因组发生了移码突变,即DNA序列中的一个单位(AGCT)出现丢失或插值, 导致整个序列整体移位。这个突变使得一个原本以糖为生的细菌转身变成了啃尼龙的怪物,并且和变异前的 F质粒出现了生殖隔离。在简单的逻辑与新奇的科学发现之下,突变可以产生新的适应性的说法被证实了。
在此,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尼龙的出现,那么尼龙菌还会出现吗?从物质的角度看,尼龙菌是从其它菌突变而来,尼龙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原菌株的突变,如果没有尼龙,那么尼龙菌就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物质而已,可能在尼龙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也可能在尼龙出现之后才出现。尼龙的出现使得环境中出现了新的能量供体,进而出现了新的能势差,也就有新的能流出现。能流进化论认为,能量供体中的能量不仅需要释放,还需要尽快的释放,以实现其与能量受体之间能量的相对均衡,尼龙中储存的能量需要一种力量将其释放,而且该力量越强越好,而该力量的载体便是能量传递介体。尼龙菌作为一种物质体系,在尼龙没有出现时,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遇到到尼龙后,以尼龙菌作为能量传递介体的能流才会出现。事实上,如果没有尼龙菌,尼龙储存的能量也会释放,经尼龙菌释放只是尼龙释放其能量的一种方式而已,也就是说,因尼龙中的能量释放和传递而形成的能流可能有很多种,经尼龙菌释放和传递只是众多能流中的一种而已。总之,生物体的生命力因能流而呈现,没有能势差,没有能流,就没有生命。
生命需要高度的组织性才能存在,而组织性需要能量来维护。再者,组成生命体的复杂分子是通过富含大量能量的化学键而聚集在一起的。“能量最低原理”认为,在任何保守力作用的物体系中,物体在无其他外力作用时,总是向势能减少的方向变化——即总是自发地、必然地趋于稳定,趋于势能最低的过程中,物体会释放能量。生物作为一个高度组织的高能量系统是如何挽救这不可避免的“降势”的呢?
研究发现,生物日复一日,分秒不停的定期降解现有的分子,然后再重新组装,例如,人体平均每天7%的分子会被“更新”。分子的更新为生物提供了灵活性,也为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提供了可能。生物体构成分子的不断更新意味着生命对能源具有持续“流通”的需求,同时表明生物是建立在能流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