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三焦在背部主要是太阳经循行区域,上焦、下焦在手为支正穴,在足为跗阳穴;中焦在手为小海穴,在足为委中穴。
三焦经络同气,主要讲胸腹经络同气。
躯干(胸腹)上焦的经络同气,正中是任脉,从中间往两边,主要是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循行通过。
其中少阴经在手为通里穴,在足为三阴交穴。阳明经在手为偏历穴,在足为下巨虚穴。太阴经在手为经渠穴,在足为三阴交穴。厥阴经在手为内关穴,在足为三阴交穴。
常言说“心胸内关谋”,胸部的问题,一般可首先考虑厥阴经络同气。
躯干(胸腹)中焦的经络同气,与上焦基本相同,但在厥阴经附近还要考虑少阳经。
中焦与肘部同气,少阴经在手为少海穴,在足为阴谷穴。阳明经在手为曲池穴,在足为足三里穴。太阴经在手为尺泽穴,在足为阴陵泉穴。厥阴经在手为曲泽穴,在足为曲泉穴。少阳经在手为天井穴,在足为阳陵泉穴。
躯干(胸腹)下焦与中焦经络同气一样,但是按照禁针要求,倒换到上焦腕踝部求同气。
少阴经在手为通里穴,在足为太溪穴。阳明经在手为阳溪穴,在足为解溪穴。太阴经在手为太渊穴,在足为商丘穴。厥阴经在手为大陵穴,在足为中封穴。少阳经在手为阳池穴或中渚穴;在足为丘墟穴或足临泣穴。
前面所述都是对应一个穴位,怎么少阳经这里冒出两个穴位?
于黄帝内针而言,处处有三焦、处处有阴阳,躯干三焦可以与四肢形成同气对应关系,可不可以与手掌形成同气对应关系呢?
四肢可以分上中下三部,手掌自然也可以分上中下三部。这样划分,中渚穴正好处在手掌的上部,与阳池穴的同气如出一辙。
同样,脚掌也可以这样分出上中下三部,足临泣穴能够担当此任也是顺理成章。
这个理解了,天地就大了。一条前臂能不能分出上中下三部?一根手指能不能分出上中下三部?一个进针点能不能分出上中下三部?
任脉与督脉同气跟其他经络同气不同,主要在八脉交会穴上求同气。
任脉的交会穴在手是列缺穴,在足是照海穴。督脉的交会穴在手是后溪穴,在足是申脉穴。
比如说,尾椎骨或者腰骶区域不适,这个地方是督脉循行区域,可以选取后溪穴或者申脉穴来求同气。
任督二脉还可以上症下取,直用本经本气。也就是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法则,直接在督脉或者任脉上求同气。
仍以上述尾椎、腰骶不适为例,直用本经本气,就是可以下病上治,选择头部的百会穴或者水沟穴(人中)附近来下针。
按照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原则,督脉的的症,还可在任脉上取穴;任脉的症,也可在督脉上取穴。
还是以尾椎、腰骶不适为例,选取任脉的承浆穴,或者选其交会穴列缺穴、照海穴等,也一样能治。把黄帝内针的理贯通了,用针思路可以说是灵活多变。
学用黄帝内针,重要的是把理学深、悟透、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