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维度,是救赎的力量。
低头,即是依恋的一个关键。
全能自恋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不能低头,而当依恋发生时,却可以低头了。反过来也可以说,当一个人能形成情感的依恋时,他低头的能力也就获得了,于是向现实低头,向挫败低头,向善意的权威低头,就不再是难题了。
这份低头的能力,是如何获得的?
依恋的形成,来自于孩子获得了一个确认的感觉——依恋的对象是基本善意的,向一个基本善意的权威低头,并不丢人,也不羞耻。
当不能确认这一点时,甚至相反确认是基本敌意的权威时,孩子会宁愿滞留在全能自恋之中,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所以,当你希望孩子能谦逊、能有时听大人的话时,强压孩子并不是好的选择,但当你与孩子建立起好的关系,让孩子确认你是基本善意的权威时,孩子自动就愿意低头了。
心理学老强调,与孩子建立关系最重要,这远胜过教孩子技能与知识,依恋的形成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深度关系还有众多意义,一个核心的意义是,深度关系把一个人的心从孤独的一元世界拉出来,让人进入二元世界。
所谓一元世界,就是觉得关系中只有一个人存在,只有一个中心。彻底的孤独,是一元世界,而明明两个人甚至多个人在一起,但也只有一个人是中心,其他人都是陪衬,这也是一元世界。
所谓二元世界,就是真切体验到另一个人的存在,真切知道关系中双方都是中心。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球,最初整体上是中性的、灰色的。当人发起一个愿望或动力时,就像是这个能量球伸出了一个能量触角。
当这个能量触角被接住,它就像是被看见、被照亮了,于是从中性的、灰色的能量变成了积极的、彩色或白色的能量。当这个能量触角往回收时,这份光明也被这个能量球收入体内,于是这个能量球也变得更光明了。
相反,如果这个能量触角被拒绝,或者只是没有被理会,这时就会有全能暴怒产生,于是这份本来中性的、灰色的能量就变成了消极的、黑色的能量。这股黑色的能量继续向外表达,就会构成对外界的破坏,如果转过来向内,就会构成对自己的破坏。
所以心理学会说,抑郁症是攻击性转向自身,这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有太多黑色的能量转向了自身。
讲清楚这个逻辑,就可以知道深度关系的价值。一份深度关系,必然意味着你有无数次的能量伸展,在关系中被接住了,于是这些能量都变得更加积极、光明。不管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事的关系,都是这样的。
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在一个超深度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方方面面的能量触角都在这个关系中得以伸展并被照亮,最终两个人的心灵整体上都被深度照亮了。所以更可以说,关系维度是救赎的力量。
当心智进入到关系维度后,就会体验到关系维度的平等特质。例如一些傲慢得不得了的人,在伴侣、孩子和宠物面前,一下子变得温柔得不得了,瞬间一点儿架子都没了,这是从自恋维度切换到了关系维度。
和事情的深度关系也这样。当你的水平进入到天才境地时,一方面可能会很自恋,觉得自己太厉害了,但同时你一定会知道,好像这主要不是“我”的结果,也不是“我”创造的,而是有一种更大的存在流经了自己。
例如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说:“我真的从不曾追求创意,音乐不是由我而来,音乐是透过我而来。我不知道它们何时出现,怎样出现,也无法强求。”
迈克尔·杰克逊也曾经说:“我时常感觉,我只是一个通道,而上帝通过我来表达。”
因为这样的体验,天才们同时都会有一份共同的谦逊,因为当在一件事情上抵达极致的时候,他们都会知道,这不是自恋的“我”所创造的,而是遇到了一个根本性的“你”。
这种“我与你”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全然的关系,而要抵达这种境地,我们通常需要这样一个路径:
先拿出体验性的自己,与事物建立了真实关系;
不断克服挫败与困难,与事物建立起越来越深的深度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当进入全神贯注的时候,就像是进入了一种全然关系。
当和事情构建起深度关系后,我们会收获钱权名利上的很多好处,但事情不止于此,我们还会体验到“道”或“存在”,于是会有回家的感觉。
所以随便一个领域的顶级高手,他们讲话很容易有禅意,像对整个世界都有非常之深的见地。
相反,假如一个人只是在思考思想,例如是思想家、哲学老师或心理咨询师等职业,但如果他没达到顶级高手的境地,那么他讲起哲理来,是远不如随便一个领域的顶级高手讲得更透彻、更有穿透力。因为他只是在思考存在,而没有深入存在。
我们不必全能,不必在很多领域成为第一名,我们只须在一件事上投入全部的存在,当能抵达高手甚至天才之境时,都会体证到这一道理。
这一点,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有极好的一段话: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每一件事都在等待着你去圣化,每一件事物都在等待着在相见中被你发现,在相见中被你实现。用你的全部存在去同世界相会吧,这样,你也将与上帝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