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后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因贬谪来到滁州当太守,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结为知音。

      庆历七年(1047年),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而欧阳修则为其命名为“醉翁亭”,并在公务闲暇之余,常携朋友们来此游玩并与民同乐,乘酒酣耳热之际,并信笔写下著名美文〈醉翁亭记〉,文章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文字精妙而意涵深远,并成千古传诵,而流泽至今!

        而瑯琊山中之“醉翁亭”,因文传名,因亭成胜景,更有苏东坡为亭题名,吸引我等众友,为之长途跋涉而来此一睹芳容,并为其迷之醉之;既流连于西南诸峰蔚然而深秀者,享受欧阳文中的“林壑之美”,也为欧阳修在遭受贬谪时,却依然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而深感古代精英士人遭受困厄时的忧乐观和博大情怀。欧阳修是如此,苏东坡也依然如斯也!不信则看苏在遭贬黄州时所作诗词〈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等文,豪放而文章深邃优美,更胜于得意之时;呜呼!古代真名士异曲同情,可谓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3年9月17日写于醉翁亭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