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临在,随时观察你的思维、想法、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你的反应。请多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至少想你关注让你有反应的人或事情一样。同时关注你的注意力是否常常跑到过去或未来之中。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就只是观察你的想法,感受你的情绪,关注你的反应,而不要把它们变成个人问题。这样你将会感觉到一些比你所观察到的更有力量的东西:在思维背后,那个宁静的、观察的临在本身——宁静的观察者。
笔者之思:坦白说,自己常常脱离临在的状态,也敢于承认自己想的多,做得少,喜欢看,懒得做,专注力低下,虽然经常提醒、敲打自己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但每每在对抗人性糟糕部分的时候,自己的行动力和意志力往往容易落在下风。依据这本书里提到的内容而言,上述我出现的情况,当属于不能很好地掌控当下,没有活在当下,缺乏临在,自己的意识习惯性地认同自己的思维,并好不分说地将自己带往时间的陷阱里——沉溺于对过去或对未来的思虑之中。临在的观察者的缺席,思维总是会不受控制地乱飘,尤其是夜间躺在床上入睡前,我的思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断了线的风筝,不受控制地脱离当下,想想过去,看看未来,如此可能是造成我夜间难以入眠或是入眠后多梦的直接原因。我的注意力就在这种情况下不受控制的游荡在过去与未来中,就是不在当下。
而这种情况还有很多……
比如,当我决定要看书时,我总是会无意识的刷手机……
早起下床后,无意识的刷手机……
手机——一种虚拟的电子产品,我的理解是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是数字时代的“非当下”,这种导致脱离当下的工具,对现代人的影响巨大,我们的思维、注意力、精力、能量等等都损耗在手指滑动屏幕的方寸之间。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也没能很好地摆脱手机对我注意力的影响,但始终在积极克服着,虽然会经常性在受其影响后感到懊悔,但始终秉持着一种“屡败屡战”的精神与之对抗,并乐观地相信,会成功。(与后面更新的心理时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