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美丽的部分
来自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你爱自己吗
然后我才能爱你
生命是一种奇遇
端庄着许多期许
爱你们
更是爱着我自己
没有白来此生
这世界因为我
也是因为着你
变成不一样的美丽
缘分即命运,我们总是在命运的当下遇见不同的缘分,也因为这缘分的机遇改变当下的命运。选择决定命运,命运也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以上是三个月写作营结束时,我写给兄弟姐妹的诗,感谢大力老师组建了写作营,让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也包括珍妮老师,她那充满搅拌灵魂的笑声深深的打动着我,触发着灵魂的感动与颅腔的高潮。至今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一直影响着我。她现在经过更多的成长,笑声更温和了,更韧性,更具有感染力了。
按照我往昔的惯性,是比较容易认识姐姐的人,华姐、霞姐、阳姐、美姐、丽姐……张口就来,好像是自己的体内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男孩,我习惯也喜欢那种情感弥漫也迷恋的感觉,总是在过度放大情感的互动体验。而一旦谈到理性的部分、现实的部分、资源的部分,我就不喜欢也不习惯了。
珍妮老师无疑也是这种有美感、有力量、有感染力的大姐姐,在写作营结束时彼此留下好感,于是相约去孙老师工作室那里去做沙盘。
“珍妮姐姐……”这是我们私下里第一次私人相聚,这是我跟姐姐们打招呼的方式,是那种本能的自来熟。
“张老师好,请不要叫我姐,你可以称呼我珍妮老师,或者刘老师都行。我也不会称呼你什么弟弟,我也称呼你张老师。尽管我很欣赏你,但是我还是想和你保持距离,至少是保持心理的距离,不喜欢这种拖泥带水的不清不楚的什么姐弟关系。你说我们真是姐弟关系吗,我们最多算是同道中人,算是朋友吧。”这是珍妮老师的开场白。
珍妮老师的话,无疑还是给我了当头一棒,尽管听起来不是很舒服,甚至有些尴尬,但这话打动我,也震撼我,影响我。
现在想想,觉察一下,我去观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姐姐们——称呼她们姐姐,是我的需要,还是她们的需要?!关系是互动出来的,可能是我的需要,也是她们的需要,但长期来说,对彼此的成长无意,在那种纠缠里面产生不了那种独立的有界限的人格。
如果深刻觉察的话,这种对女强人俯首称臣的模式,还是源于母恋崇拜的延伸。好在认识个性独立的珍妮老师吗,这个模式开始被打破了。
实际上,缘分即命运,但这缘分也是基于自己的人格和悟性成长到一定阶段,自己的内在世界心智模式发生了变化,外界的资源信息才能进来,缘分的际遇才能够发生。在刚刚参加工作那时候,遇见第一个领导她就说:“现在是张会计,以后成了张经理、张部长、张总监,你就成功了。”但是我当时内在的心智模式没有改变,其实是听不懂这句话的内涵的。
记得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是,从收益层面,从会计到经理并不会很打动我;从心智层面,又觉自己独挡一面,不如跟着姐姐混轻松自在。实际上,我是无法理解那领导讲话的深层内涵——其实跟珍妮老师讲的是一个道理:有边界,有自我;有自我,才有创造,有价值交换,才能有发展。而此前的我,一直活在姐姐的庇护里,尽管很安逸,可是长不大呀。
几十年后,内在的心智化开始改变,也遇见了珍妮老师的醍醐灌顶的关系互动,僵化的强迫性重复模式开始松动,为发生改变创造了条件。
那一天做沙盘游戏,收获也挺大的。
那是我第一次玩沙盘游戏,我完全没有意识团体沙盘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反正我不管别人,我不会很在意别人拿的什么沙具,我更在意我自己的沙具。我印象中当时选择了两个最喜欢的沙具——一个宝塔、一个黑色的小棺材,我的意象是:宝塔是我的信仰,它可以指明我的方向;而棺材代表死亡,我要是在信仰面前折断了,就直接进棺材好了。那是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状态下潜意识的表达。但一位老师不喜欢棺材,她给我埋在沙子里面了,让我非常愤怒。最后一轮可以修正时,我又把那棺材给拿出来了,感觉还是非常爽的。
时隔快两年的时光飞速而过,实际上我当时选择那两个沙具还是很契合当时的状态,而现在经过这许多的成长,我也看清了那两个沙具给我带来的潜意识显化。希望有一个宝塔的召唤,从动力学解释就是俄期冲突,缺乏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就容易没有方向感,不容易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而现在经过了一些成长之后,目标很明确了——就是脚踏实地的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努力的心理咨询师。而那个棺材。其实也是棺财——敢死才能敢生,敢破产就敢于生财,尽管我还没有从职业化中挣到足够养活家庭的钱,但是从我名字的觉察:我有意识的把“清”之水找回来了,叙事发生了改变,故事的支撑发生了改变,只要我足够努力的成长,足够真诚的邀请,足够接纳的咨询,我挣到钱是顺其自然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我没有那么着急了。
那一天我们聊了很久,意犹未尽。珍妮老师还要约我去喝酒,按照往常的惯性,我是很馋酒的,只要聊得合适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喝醉了睡大街的情况都有;可能是距离比较远的原因,还要回家照顾两个孩子,我们就是在小店里又坐了一会儿,喝了点橙汁,然后就各自回家了。
很长时间以后,我又经历了一些成长吧,我拿了我从法国背回来的一瓶红酒跟珍妮老师分享,感觉算是给自己了一个成长的仪式感。包括后来珍妮老师送我的书欧文亚隆《成为我自己》,我也跟随着写了二十几万字的觉察成长,都是收获非常大的。
如今,珍妮老师依然还在影响着我,未来依然,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