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
——确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目的。”
盛和塾的前辈告诉我,第一条在经营中所占的比重高达50%~80%,如今我对此深信不疑。第一条相当于经营的“宪法”和根本,甚至可以说是经营的命脉。
“目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与“目的”类似的词有很多,如“目标”“社训”“经营方针”“梦想”“使命”“经营理念”等,不一而足。企业常用毛笔将企业目的写成大字,装裱在匾额中,高高地悬挂在社长办公室或公司接待室里。
其实,不必想得太复杂。“目的”就是“工作、事业为了什么而存在”,说得文雅一点,就是经营理念或社训。
“目的”由谁制定
“经营十二条”是经营者经营企业的原理原则,主体当然是经营者,是社长,不是副总,也不是部长,更不是经理主任。当然,社长可以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但是,最后做出决策的一定是社长。经营的目的必须由社长自主思考、决定。即使苦思冥想,不眠不休,社长也必须明确企业经营的目的。
企业应该制定怎样的“目的”
请仔细读一读“经营十二条”第一条,注意其中的“明确”二字。
这个词包含着以下含义。
1.简单易懂
如果经营目的晦涩难懂,就谈不上“明确”。经营目的必须简单明了,连刚进公司的新员工一看就能明白。比如,“义”之类意思含糊的字眼往往会令员工摸不着头脑。
2.可以向任何人展示
企业的目的和意义必须“光明正大、符合大义名分”,能向任何人展示,如员工、顾客、商业合作伙伴……如果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让社长发大财、开好车、住豪宅、过好日子,是不可能向员工公示的;如果只是为了让企业本身多赚钱,企业目的也无法展示给顾客或合作伙伴看。
3.人人愿意接受
譬如,企业提出“社会贡献”的口号,但如果连自身需求都无法满足,又怎么可能真正为社会做贡献呢?因此,企业制定目的,应该按照“员工-顾客-合作伙伴-地方百姓-全社会”的顺序,赢得所有人的认可,这样你在经营中就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因此,社长必须认真、仔细地思考企业存在的目的,从自己身边开始,按照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由近及远的关系,赢得他们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