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时代的创作者
1月13日,在知乎2021年新知青年大会上,知乎创始人周源透露,
2020年知乎已经有100位创作者收入超10万元/月,1000位创作者收入超1万元/月;2021年,知乎将再投入数十亿元现金和流量。
随着付费时代的兴起,这里提到的创作者,已经和70、80年代的人理解的传统习惯上的写作者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创作者,即写作的人,之前因为互联网的限制,表现形式单一,用笔杆子和纸质媒体作为传输媒介,比如作家、小说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乎、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等各大平台的发展,创作者的形式多样化,衍生出爆文写作者、讲书者、直播者、书评者等。这些形式,一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并不是一件难事,比如,讲书的人,他还可以去做直播,还可以去写书评,写爆文等。
讲书也好、写作者也罢,这些都只是呈现方式的不同,归其根本,他们都是读书人,有的人把书中的知识口述讲出来、有的人用写作的方式写出来、还有的人是用直播的方式和大家互动,但从本质上,就是把书中的知识传递给其他人,传递的好,大家喜爱,就能实现知乎创始人提到的收入,还有可能是非常高的收入。
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不是创作者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因为收入这件事情,和打一份工拿一份工资一样,工作的好,老板赏识,创造的价值大,工资就高。创作者也一样,文章写的好、讲的好,听众和看客接受度高,其观点新颖有意义,带来的收入也同样会高。在这一点上,每个行业都是一样的道理,没有过多讨论的必要。
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是新时代的讲书人,是怎样用读书的力量点亮更多人的生活。
02 付费时代的讲书人,赋予这个时代新的意义
记得在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共同创作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詹姆斯 莫塞尔教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的一篇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
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都读过不少书了。但如果他要继续念 学,那就得还要念更多的书,不过这个时候他却很可能像是一个 可怜而根本不懂得阅读的人(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一般学生,而不 是受过特别矫正训练的学生)。他可以读一点简单的小说,享受 下。但是如果要他阅读结构严谨的细致作品,或是精简扼要的论 文,或是需要运用严密思考的章节,他就没有办法了。举例来说, 有人证明过,要一般中学生掌握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 论述文的重点及次要重点在哪里,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不论就哪 一方面来说,就算进了大学,他的阅读能力也都只会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程度。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三章,作者提到了阅读与民主教育的理念,
我们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以上的阐述,能够深刻体会作者针对学校教育阅读能力工作不到位的批评,作者提出的问题,唯有对教育体系做出调整才能再一步提升国民阅读能力。作为一名普通人,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坦白讲,我无能为力。于我而言,这些批评的意义只能警醒个人的阅读水平是否达到标准。仅此而已。
那作者提出的问题,教育不改革,是不是就代表国民阅读能力就没有办法提升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随着互联网衍生出的多样化创作者,以讲人书为例,一本书有其使命,讲书人的工作是将这本书的使命挖掘出来,然后传播给更多的人。也许大家会反驳,这算什么重大意义,你不讲书,我自己也能看书,说不定我读书,比起听书理解的更深刻。
是的,道理是对的,可现实是,2017年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2018年分别是4.67本、3.32本,2019年分别是4.65本、2.84本。
也许是因为忙,也是因为阅读的方法不对,我们的阅读水平正如作者提到的,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问题是,即使读书,也很难一下次跨越到《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提到的高水平阅读,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讲书人,樊登老师给了我们答案,读书是为了点亮生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有一位家长向樊登老师提问:听了很多的书,都是关于培养孩子的,可是,孩子已经大了,他已经到了青春叛逆期,也错过了培养孩子的关键期,觉得书里有很多的方法我们用不上了,孩子已经出现了叛逆、厌学、玩游戏了,家长问樊登老师,还有机会吗?还是说只能让孩子“静待花开”?
樊登老师回答:人这一辈子都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对财务状况一直都是“静待花开”的过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静待花开”。比如,用更积极的方式和孩子互动,关心孩子、理解孩子、或者陪孩子旅游、都是一种“静待花开”的过程。
接着,樊登老师推荐《解码青春期》,介绍了《解码青春期》的作者成长遇到的挫折,最后因为父亲的正确引导,作者不再做坏事,而是正向积极发展。所以“静待花开”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延续过去错误的做法,家长要找到一个正确的觉醒方法,才会学会更加耐心和孩子沟通。
樊登老师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先读书、把书中的知识内化、然后通过大家听书或者提问的方法,去传递一本书的使命。正如《解码青春期》这本书,传递的知识通过讲书人的传播,用于解决孩子青春期的问题,讲书人为读书人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更快了解一本书的使命,发现其价值,才更有动力去阅读一本书。这样,一个人就不用默默在阅读障碍中艰难探寻,也间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这就是讲书人的意义所在。
03 阅读,实用才是真理
樊登老师曾在多个场合提到,他是论语的受益人,今年,樊登老师开始讲论语。由于论语是古文,虽然经典,但古文晦涩难懂,没有文学功底的人,很难读懂读透,但樊登老师却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来解决我们现在遇到困难。
知识,是要实用的,即使书中的知识道理再博大精深,无法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本书的知识,可能就被我们束之高阁敬仰,那么,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作为一名普通人,每天柴米油盐,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就在于实用,在于解决问题,唯有此,我们才会有动力去阅读,也才更有动力将这份阅读的力量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