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吃一堑长一智,打一顿长教训”“不打不成材”……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话究竟出自谁人之口,但在高标准、严要求的权威型家长的价值观里,这些语录绝对是无上真理。他们坚信:孩子没有自主性,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严格要求;习惯一旦养成,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这类家长一般都生活自律、事业优秀,是他人崇拜的对象,取得了引以为豪的累累佳绩,嘴边随时都会蹦出:“赶紧”“现在”“立刻”“马上”“必须”“不行”“没理由”“行不通”“说到就要做到”“你怎么才…”“重来”“你看看人家”……
这类家长培养的孩子,多数都具有“别人家孩子”的特质:学习好(尤其小学阶段)、习惯好(能静心阅读,写字工整,内裤袜子自己洗,房间整齐有序,行为规矩,懂礼貌,听话顺从……)、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可以像家长一样给同学有条不紊地分配工作、跟进和执行)……我们也相信,正是因为这些家长看到了高标准控制型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他们才选择做一个权威型家长。
每种教育方式的背后,都是父母笃定的价值观呈现,代表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话语却越来越少,愿意跟父母聊天的孩子变得屈指可数,他们不快乐、消极对抗、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愿意选择和决定、对很多事情漠不关心、毫无兴趣、缺少爱心和同理心……
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想要一个学霸,还是一个拥有幸福能力的人?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华北大,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成功了?如果孩子毕业后工作不如意,婚姻生活不幸福,我们又当作何感想?如果他继续沿用我们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又觉得如何呢?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美好的人生往往都是规划的结果。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当家长,毫无育儿经验,也从没想过未来想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只能看到孩子年龄段前后的2-3年。
幼儿阶段,孩子只要自由自在,玩的开心就行;
小学阶段,孩子只要将基础打牢就行;
初高中阶段,要陪孩子一起努力,考个好学校;
大学阶段,要为孩子的专业选择和恋爱把好关;
就这样,孩子从1岁、2岁,慢慢长到了5岁、10岁,转眼间20多岁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可是,到了这时候,孩子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同社交,不善于跟异性相处,缺少爱心和同理心等,甚至跟父母之间还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爱满则溢”告诉我们,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和理解,父母没有肯定过他们的感受,长大后的孩子就是干涸的,更如法给他人以爱、理解、肯定和支持。只有采取民主型的养育方式,才能让孩子自信且快乐地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才能更加轻松智慧地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