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妙夜
《奇妙的阅读和好玩的作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被吸引了。这几年我也很注重数学阅读。好玩的作业关注着,偶尔也会出一些。像这么系统的聊到这两个问题的书,还真不多。所以特别期待。
拿到书籍,先认真阅读了曹一鸣、黄文韬和陈洪杰三位老师写的序言。
曹老师给这本书很高的评价:很强的“对象意识”;很强的“主体意识”;很强的“工具”意识;很强的“时代意识”。
黄老师对这本书评价也很高,他说,对教师而言,教学水平提高过程有三个台阶: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和站活讲台。这本书对小学数学教师站稳讲台和站好讲台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黄老师还以这本书为例,分享了教育科研的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科研,即借鉴他人的经验;第二层次的科研,改造或重组他人成果为己所用;第三层次的科研,组建团队申报课题进行研究;第四层次的科研,著书立说或者申报教学成果奖等。
显然,陈燕虹老师已经达到第四层次。相信有目标并坚持用心做事的老师,也能如陈老师一样成为研究者,并有所收获。
陈洪杰老师很详细地介绍了陈燕虹老师的这本新书内容。他说:
陈燕虹老师将“数学阅读”分为递进的四个阶段,定义了每个阶段的核心行为表现,以及落实每个阅读阶段目标的工具和教学要点。这一工作,从最终的结果看,体现了理论建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更重要的是,“数学阅读”的每一阶段,都有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作为支撑,都具有“内涵解读一培养目标一教学活动一学习过程一学生表现”的一致性!
他还说:
陈老师的“数学作业”研究成果是基于“数学阅读”的课程及相应的教学来实施的,是“数学阅读”课程与教学的自然延续。同时,这一过程又与学生对数学教材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包含有“数学阅读”的过程。
洪杰老师毫不吝啬对燕虹老师的夸奖,说此书不仅体现了陈老师的理论素养,也体现了作者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对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关注。说此书能让每一位读者看到希望: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做,用好各类小工具,“我”应该也能收获自己的学生毫不逊色的精彩!
三位大咖采用写序的方式,对这本书进行推介,令人期待。浏览了一下目录,小标题都很无趣,不像理论书籍,更像工具书,或有趣的故事书。快速浏览此书,过了一个奇妙的夜晚,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会有更多好的体验,会有更多收获。
2.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
"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是《奇妙的阅读和好玩的作业》一书的首篇。这句当文题的话,你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句话,老师常对学生说。而且大多情况下,是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说。
学生对这句话有什么反应呢?大部分学生是不喜欢的。因为老师叫到办公室,一般没什么好事。"上课不听课,欠作业作业写得不好,没有改错,等都是老师,必须要找孩子们聊一聊的事情。但是不管聊多少次,能改善多少,当过老师的都知道,负责任的老师不会放弃这些孩子,但是常常陷入死循环。"陈老师说到了这些情况,你认同吗?是不是说到大多数老师的心坎里?
学生写作业写着写着兴趣没了,老师改作业改着改着身累了,心烦了。这似乎是一种常态。我们当老师的,既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希望每个孩子都按时做好作业交上来,却又累死累活批改着自己催交上来的作业。催着做作业,催着订正作业,似乎成了负责任老师的标配。
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们爱上作业、主动完成作业?有什么方法能让教师批改作业不再身心疲惫呢?
今天晚上我咀嚼了《奇妙的阅读和好玩的作业》第一章的前三节。那份共鸣感和好奇心让我有些许的兴奋。
平时我也是比较喜欢折腾的,我会利用一些现有的条件跟学生一起做些非常规活动。比如写数学日记,比如开设数学小讲堂,比如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
类似这样的折腾,如陈老师所言,如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就会出现很多困难。如果效果不好,可能还会被扣上不务正业之名。
当校长严肃,带霜,站在教室的窗户边对陈老师说:"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的确让人心慌。
所幸,陈老师坚持思考、探寻,为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完成作业一直探索着、实践着。
要设计好的作业,要思考什么呢?简单地说:"作业作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让记忆更好地形成,最后变成学生可以随时调取的具有生产生长力的长时记忆,从而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作业如何才能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能力?"
陈老师还在第3节中,分享了探究性作业的十大作用、内在机理,以及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这三节既有幽默、日常的语言,又有理论依据,精炼的表述。读起来既轻松,又能激起自己的回忆及思考,挺好!
3.一根藤上六个娃
看到这个标题,你是不是马上想到那7个葫芦娃?这本书的标题都很有意思,这是其中一个吧。其实陈老师所说的6个娃,不是葫芦娃,也不是洋娃娃,而是探究性作业的六大类——数学阅读、小问题研究、数学小探究、四向表、N 格漫画、题组表。
数学阅读是近年来特别提倡的,这边提到的数学阅读,主要指依托鹰架结构开展的阅读,阅读的文本主要是课本和数学课外读物。至于什么是鹰架结构,我脑中能够构建的是建筑时师傅搭建的那些脚手架,跟这边聊到的是否有关联,再慢慢了解吧。
小问题研究强调的是真实的问题,这个我挺感兴趣的,因为我们正在做的一个研究,预习环节就有一个提问环节,课堂中有一个质疑深化,都跟学生提出的真实问题密切相关。
数学小探究,不知可否理解为项目是学习的一类?以核心问题为驱动,为解决一类问题,探寻一些规律,通过合作共学,通过实验手段,在做中学。联系度有多大?也有待进一步阅读、理解。
四向表、N 格漫画和题组表相对陌生。四项表中的"四",指向的是问题解决中的4个关键步骤。"向"强调的是一种向度,从不同向度的普通联系去观察事物或问题。N格漫画,我联想到的是视觉笔记。题组表,是引导学生建构认知整体结构的学习工具,对比分析同类或异类问题的组块类作业。
因为有这些特殊的作业,这些有趣的动手的作业,孩子们才不会听到作业就色变,而是主动地要求要写作业。通过作业设计,让孩子喜欢上作业,喜欢上数学,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