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死的态度,每一个人的理解与看法都大不相同,有贪生怕死,宁愿作为一只多姓家奴的亡国之臣。有大义凛然,不都争到最后一刻不认输的民族英雄,但我却在韩愈对待生死的态度上长学问了。
有怕死的韩愈,也有怕死的韩愈。起初我觉得韩愈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诗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觉得他是个挺矛盾的一个人。直到在他的诗中才明白为何他的性格是如此。
王谠的《唐语林、栖逸》中有记载:"韩愈好奇,尝与客登华山绝顶,度不可下返,发狂恸哭,为遗书" 韩愈作为一代文豪,兴致大发,登顶了华山绝顶,竟然犯了恐高症。吓得嚎啕大哭,在他几乎魂飞魄散之际,他还写下了遗书,最初读到这儿1时,内心对他完美的印象顿时受损,甚至有所不解,我无法明白,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骨瘴江边"。为天下百姓苍生请愿,不惜犯颜直谏,且做好被家人收尸的那么大义凛然的韩愈去了哪里?我甚至一度认为他是个思想行为自相矛盾的怪人,行为无法被人理解。亦或者像他在《马说》中所流露的怀才不遇之感的影响下,在黑暗官场的污浊下,变得奇怪起来了。好像不是那个最初映入我眼里的那个他了。直到我看到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剖白心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才明白韩愈心中的真实想法,很明显在他心中死的重于泰山,是他所追求的,而他的死亡"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是他不愿看到的,他一生的价值在于什么?在于为百姓造福,向朝廷尽忠,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忠君卫道的人杰。若使他的生命有所价值,为此付出生命又有如何?记得最初那么一霎间读懂他时的震撼,仅在一瞬间长学问了。
在华山绝顶若失足,死于非命,便是轻于鸿毛,以是怕死。而若为百姓苍生请愿,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已是不怕死。只怕与不怕都是活生生的韩愈,所以在我渐渐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读懂韩愈,也不断长着学问,正所谓有一种伟大,叫昌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