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五十年过去,尤其王老师和赵老师在每个高七班同学的心里都留下了抹不去的情怀。
每个人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有每个人的不同。我和赵老师也有一个一厢情愿的故事,一直延续至今。
那时也许年龄正趋成熟的过度时,也许那个年代给予视野的局限性,记得第一眼看到赵老师特有的端庄和文秀,当时不知所示地顿生一个“这哪是老师呀,分明是教授”的想法。其实那个时候没见过教授形象,只是自我勾画的模样罢了。
想想,也正是这个“教授”的第一印象引发我特别的尊敬。我清楚地记得,从此,至少在她的课堂少了很多的小动作。后来的赵老师顺便又表扬了两次,一次是写的方块字,一次是作文。于是“教授”加表扬的蝴蝶效应,(也许是的我自恋和盲目)但一直影响了我一生。
第一次感受,是当兵的第二年。当时我被抽出一个雷达的反干扰演习,又赶上年终政治考核,答卷还有几行没写完,政治处的监考要收卷纸。我说明情况要求再给半分钟,他说“你能写十张八张我就再给你一个小时。”这一下我也犟起来说,“可以”。随即,心里很明晰地出现一个自信:不怕,写作文我是赵老师表扬过的人!结果写了十三张交上。半个月后的指导员告诉我“咱部队每年要选一份最好的政治答卷送武汉空军,今年是你”。
也许“我是老师表扬过的人”第一次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以同样的形式答卷,又选送武汉空军。
有时候量的积累和繁衍会自然地形成一种惯性。贯穿在五十年摸爬滚打️中,“我是老师表扬过的人”的这个最初的信念,随着经历和成熟,也渐渐地简化和提升,成为一种鞭策和自信。尤其在很多的小区域范围,凡是遇到一些与文化有关的事,总想比别人做的好。
有一年,吴玉岭让我帮忙作一个酒的包装、商标以及酒名的设定。一天深夜打来电话,又让我解决宣传单的印刷问题,我答应之后,他突然说还有文字稿,这一下懵了。从部队回来的二十多年连个请假条也没写过,想想,又不好推辞就应下。我知道他是郑大中文系毕业的,这一次想到“我是老师表扬过的人”不能丢人。结果不到一千的文字付出了写到天亮的代价。
开业的那天,省白酒协会的专家和一些领导看了宣传单都说不错,以为是吴县长写的,吴县长回答,我请高手写的。
再后来的“我是老师表扬过的人”不断的延伸和拓展,当然不再是局限在作文,在我所经历的书画,工艺美术,雕刻,广告制作,文学诗歌等事件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一直旁及自己不停的学习,以应对一些事件的发生和挑战自己。
五十年,虽然活的一塌糊涂,但在走过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赵老师的两次表扬一直陪伴着我,让我享用不尽。
有些话听起来有些邪乎,这些故事也许有些一厢情愿,也许是在缺乏信仰的时代,自己给自己编撰了一个自恋的信念,但是事实上,经历就是这样走过的。
有时,也很遗憾没有进过大学的门,缺失了更好的教育和更辽阔的视野,但也恰恰这种局限,把自己关在这个狭隘的“我是老师表扬过的人”的小视境界中,才感受到了老师的真正含义。“教授”这个词,也持有了特殊的纪念价值。
我愿意我与赵老师之间的故事一直延续。
2023.11.4官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