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我们平常人眼里,总有种格格不入的违和感,这种艺术家指的是所有在文化方面能进行卓越创新的人物。老一辈儿听说孩子找了个艺术家(唱歌的,写诗的,画画的诸如此类)做伴侣,一定担心的要命:“这哪是正经人?哪是能够踏踏实实过日子的。”
看吧,大多数人会选择平庸的幸福,即便知道艺术的伟大,也无法接受它的激烈和疯魔。我们看了太多例子,总是心有余悸。在唱歌、舞台艺术引领一个时代的哥哥张国荣,因抑郁症而自杀,谁能肯定的说这与创作的偏执全然没有关系?就像他在《霸王别姬》中塑造的角色陈蝶衣,不疯魔不成活。还有卧轨自杀的海子,开枪自杀的梵高,投湖自杀的王国维……太多太多,他们没有得到传统意义上的善终,艺术家的伟大笼上了一层不幸的阴霾。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以19世纪后印象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却塑造了一个更加疯狂、怪异的伟大画家。他的叙事方式我似曾相识,应该是东野奎吾学的毛姆,在《恶意》这部作品中也用了“作者”自己观察加从他人视角叙述的方式,多方位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甚至不朽的形象。
小说中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名成功的证券商人,中年决定要去绘画,抛弃妻子,穷困潦倒,甚至一步步弃绝了文明世界,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创作着震惊后世的艺术杰作,在他身患麻风、眼睛瞎掉的最后时刻,也选择将生命燃进创作的火焰中。是的,他在用生命绘画。
思特里克兰德是被魔鬼抓住了吧,逼着他一生东奔西走、艰难跋涉的是什么?或许是一种创作欲,对极致之美的热切和思慕。他只是想画画,而这与他的画又没了必然的关系。真正被理想驱使的艺术家,并不在意他画出的画是否有人欣赏,是否能卖得出去。他在眼瞎后还不停的画,临死前嘱咐他的女人将这绝世巨作付之一炬。
这是个壮烈的故事,读完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出版了100年的作品依旧有这伟大的生命力。
刚开始我也不理解为何叫月亮和六便士,大家都说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和卑微,月亮则象征崇高。这是理想和现实的故事吧!当时很多青年人,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而我可能是终日捡着便士,偶尔抬头看看月亮的人,或许还不曾找到月亮的方向。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守着六便士,守着平庸的幸福,就这样过一生。我们有着凡人的焦虑,比如想着孩子要赢在起跑线,在应试教育中突出重围,然而多年以后,我们终将发现,孩子们大多都是平庸的,我们追求的,也只是平庸的幸福。
既然离伟大如此遥远,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有,那就是不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任何人,不因外表、不因学历、不因谈吐,不因一切已形成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毕竟谁也不曾没想到,那个衣衫褴褛、终日食不果腹的流浪汉,追上了月亮,成就了人类文明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