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时代新人―—李永胜

一、什么是课程方案:

党和国家教育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落实,呈现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是党和国家的育人蒈图,是学校的课程总纲。

教育发生变化为理念,方式、方试,领域课教,达成课改。

如何通过课程方案来实现培育人的目的?

国家层面:有课程标准一一对应18套教材

学校层面:落实课程,专门化的部门。

地方省级:国家方案落在省级部门,需要学校统等规划,共同完成培育人的任务。

培育目标

四有新人(1978年)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三有(2022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为了培养有理想培养时代新人该如何去做?

二、方案的修订背景

(一)中央作出新部置.

2017年19大提出:推进数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昔和接班人。

全国教育大会(2018)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曾强综合素质下功夫(六个下功夫”)

2019年,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育体系(五育并举)

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德育要加强实效性,9年一贯制道德与法制的课程。

智育要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体育要强身健体。

美育要培育人的审美情趣,品味,

劳动教育重新回归教育.

五育并举要形成一个体系,根本目样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培育有本领 ,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

2、教育 发展新需要.

义务数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

人民群众的需求:上好学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从“面向每个人”转向“适合每个人”

3.时代发展新挑战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改变,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小结:中央作出新部署

党的“十九大:培养目标,

教育工作大会:六个下功夫《深改意见》:五育并举

教育发展新需要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培育目标

1、有理想、(价值观)

明确人生发展方向,追求美好生活,能够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中.

2有本领(关键能力)

会学习、会探究、会劳动、会健身、会审美、会交住

培养学生会探究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都有帮助.

交往:华为咖啡厅

3.有担当(必备品格)

具有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的意识。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意识。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方向):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象):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

3.聚焦核心素养, 面相未来(目标):  奠基末来。

4.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机制):跨学科主题教学。

5.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方式):

“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

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1.核心价值追求——立德育人,课程体系就是育人体系,课程体系是育人体系,课程方案导课程体系的具体表现。

教育改革当前面临两个局,还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后继有人联系起来。

2.面包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注重学段衔接,体现目标要求的层次性、适当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3. 聚焦

课程目标一培育核心表养

突出四个情怀,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4.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分割,学习显得枯燥,教育显得干瘪,生活显得苍白,把生活挡在教育大门之外。课程综合,回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育人提供了机制。

5.变育人方式,实出实践

学习方式创新——知行给——学思结合

在实践中探究和体认,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让知识“活”起来,并发现,产生新的知识。

用“实践等一”推动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育人方式变革

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发展,方人为本、

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三、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四、加强深程综合,注重关联

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三)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国家、地方、校本课程。

科目设置:道德与法制,科学;劳动,信息科技,艺术课程。

(四)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

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课程理念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    课程实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