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文璞 母亲原创文字
今年七月二十日,我们一家人乘自家的车踏上了去陕西的路,一来能送孙儿仓仓回校上学,二来能看看陕西的名胜古迹,实现多年的愿望,所以一路上心情特别舒畅。
汽车沿黄河岸边的公路前行,到保德县,过黄河大桥,进入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办理完出省手续后,汽车才正式驶上高速公路快速行进,一路畅通无阻一帆风顺。
黄土高原上的高速公路,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向前,气势磅礴。逢山打洞,遇河架桥,全程途经二十五个山洞隧道,个个宽敞明亮,堂皇而气派。隧道有长有短,最长的有3~4公里,最短的一晃而过,估计也就几百米。赞叹之余,就是自豪。忆往昔,我们的祖国从一穷二白逐步发展到现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高铁、高速公路遍布全国,形成四通八达之势,既搞活了经济,又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科技,信息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人民的衣食住行基本得到保证,知足常乐,幸福就在眼前。
汽车匀速向前行进,导航仪不时地提醒司机行车方向及不疲劳驾驶注意休息等事项。我们的目光朝前看,道路笔直通畅一望无际,同行的车在车道内各自匀速前进,保持着一定距离,既像动态,又像静态,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我们的目光朝两侧看,山峦起伏,延绵不断。森林覆盖,翠绿欲滴,让人的眼晴好舒服哪!据说这里的林木是飞机播种的,难怪高山上,山沟内均是一片葱绿。林木间鸟儿成群,叫声喳喳,好像在欢迎过往的客人。
忽然我们看见路标上的延安,心潮更加澎湃。由于绿化与植被搞得好,这里经常潮湿且有蒙蒙细雨。明显的标志是陕北圆洞形门窗,亲切朴实而贴近自然。这里,山多沟多平地较少。正是这山多沟多,才是藏龙臥虎之地。八十多年前的一九三六年,中国共产党爬雪山过草地,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陕北延安与徐海东、刘志丹领导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随后一、二、四方四方面军大会师,直罗镇战斗更是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为革命的大本营放在大西北奠定了基础。经过十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大变化。延安成为革命圣地,成为爱国热血青年激情向往的地方。巍巍宝塔山,滚滾延河水,见证了中国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和军民鱼水情关系。毛主席栆园的灯光,照亮了全国人民解放的征程。
延安,你是革命人民心中的圣地,你是全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沐浴着萧瑟的秋雨,怀着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我们和延安挥手告別,上高速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行。山脉与丘陵逐渐平缓,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秦川大地。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和车轮声,不禁让我想入非非,从春秋战国到大秦一统,苏秦张仪燕太子丹、商秧、李斯、始皇帝、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历史的一幕幕早已逝去,然而历史上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却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印象中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