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伍子胥为避家族血祸、伺机复仇,颠沛流离逃至吴国。要借吴国之力复仇,需得面见吴王,他索性扮成乞丐游走街市,看似落魄,实则暗中观察朝堂动向,静待崭露头角的时机。
一日,吴王僚途经街市,恰巧撞见了伍子胥。见他虽衣着破旧,言谈间却藏不住韬略与见识,吴王僚深知这是难得的人才,便决定召其入宫,封其为大夫。
消息传到公子光耳中,他又急又悔——早在此前,他就看出伍子胥是可助大事的奇才,本想抢先招揽,却被吴王僚占了先机。而公子光心中的算盘打得更精:吴王僚上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他一直想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伍子胥有谋有能,若能将其拉拢,便是为自己的上位之路添了关键助力,这背后藏的全是夺权的利益算计。
不甘心的公子光很快心生一计,主动求见吴王僚:“吴国国力尚弱,贸然伐楚必耗损人力物力、动摇国本,此事不可急!”吴王僚深以为然,当即放弃伐楚。公子光此举,看似为国筹谋,实则是为自己的利益铺路——没了伐楚的急事牵绊,他便能避开吴王僚的注意,暗中接近伍子胥,想将这枚“利大于弊”的人才棋子,彻底拉入自己的阵营,助自己实现夺位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