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四家人第一次坐到一起吃年夜饭。大伯伯家添了孙女,大哥挣了点钱,又圆了儿女双全的心愿,主动宴请大家去吃年夜饭。
我们这辈儿的七个孩子里,大哥最是争气,虽然学问不高,但性格温厚,勤劳能干,继承了大伯伯的优点,却又慷慨爽快。不仅如此,机修技术精湛的大哥还生得一副好皮囊,白净细腻的脸和粗糙开裂满是老茧的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哥是奶奶的第一个孙子,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受到大家最完整的疼爱,也是最有家族意识的孩子。
说实话,我并没有幻想过四家人坐在一起的场景。记忆里的四家人关系微妙,对外相亲相爱,对内不相往来。物资匮乏的时代,早已山穷水尽的爷爷奶奶家被瓜分得一干二净。也许四兄弟都曾经有过一大家人围坐火炉,把酒言欢的幻想,只是这种浪漫在柴米油盐里渐渐消磨,再也扛不动一个大家庭的时候,兄弟们开始过各自的光景。偶尔酒后还会想起年轻时幻想的一大家人相亲相爱的场景,虽然嘲笑自己年少的幼稚天真,但眼窝还是会情不自禁变得闪烁……
那年的年夜饭,四家人很齐整,除了还没回来的二哥。刚开始,显得有些拘束,男人们在一桌喝酒,女人和孩子们在另一桌聊天。血浓于水的叔侄兄弟们,自然很开心,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大吵小闹,但始作俑者大多是妯娌间的鸡毛蒜皮。酒桌上互诉衷肠,酣畅淋漓,个个神情激动,借着酒劲,越发面红耳赤。孩子们玩性正浓,恰好各家孩子都在,自然也玩得不亦乐乎。女人们好容易摆脱了孩子们的闹缠,又不用忙着做饭洗碗,反倒是有些无所适从。听着另一桌热火朝天的行酒令,更是显得尴尬。
关系好点儿的妯娌尽力寻找躲避尴尬的话题,每上一道新菜,女人们便大声讨论食材、味道,这是她们的拿手项目,无论是做饭还是品评。气氛渐渐舒缓了很多,兴致来了,平时互相最看不惯的两人也有意无意的搭句话,只是说话的时候都低头夹菜的样子,各自抬头也会立刻把头转向另一个方向,对视的一瞬间,都有着各自的心照不宣,藏着高傲的原谅与愧疚。
聚会结束,回到家的四家人不约而同朝邻居夸大哥懂事周到。在村民们眼中,他们依旧是打打闹闹的四家人,只是不知道什么从时候起,老大家的孙子偶尔会提着一兜老二家新炸的油条,老三家的案板上放着老大家新捉的河鱼,老四家的儿子抱着老二家新摘的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