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还有部分人不知道锚定效应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在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之前,我要和大家先谈谈我的经历。
前段时间,我在某平台上出售一件9成新的取暖器。挂在平台没两天就有好几个买家和我联系。直到现在,我仍然对其中的一个买家有着深刻的印象(暂且叫她小雪吧)。由于是第一次出售二手产品,就没有在意平台给的直接估价,只要能卖出去就行。最后看来,这个价格和最后成交价相差不了多少。第一次讨价还价中,小雪出价压得比较低(她在试探我的底线),我还价始终离平台估价很近。随后聊天中,我感觉她有买意愿比较强,于是她做出让步,逐步按梯次加价,并运用共情试图理解我,于是我也逐步做出少许让步。在即将僵住的那一刻,(由于经验不足,也看她诚心买,担心错过这次成交机会),最终我用了共情的方法,推动她做出最后决定,于是成了,皆大欢喜。
这个过程中,她和我,都被平台估价锚定了,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均是围绕这个价格展开的。
那么,什么锚定效应呢?
百度释义如下:
锚定效应,也叫沉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我们在看别人写的文章或是视频时,会不自觉地对他人提到的数据给予过多的重视,以致于影响了我们的决断或是行为。对权威数据的迷信,让我们深陷锚定陷阱之中。
举个例子来说,“女人到了35岁以后,身体机能容易出现极度下滑的趋势,身体需要得到良好护理。研究显示,45%的女性在35岁之前,通过药物理疗及锻炼身体的方式使得身体得到良好的护理,在35岁以后身体没有出现极度下滑的情况。30%的女性只通过锻炼身体的方式效果不如前者。剩下未进行身体锻炼也未进行药物理疗的女性的身体出现极度下滑的情况。”
估计有一部分人看到类似这样的例子,会被这些看似事实的数据给锚定了(声明一下,这个例子是我杜撰出来的),于是头脑发热地去了解如何药物理疗而不去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怎么研究得出的结果?样本量多少?样本中涵盖了多少不同身体条件的女性?类似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很少会质问。
如何尽量避免陷入锚定的深井中呢?
我想,首先得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意识中被其影响。其次,要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提出问题质疑,来寻找真正的答案,为己所用。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很容易受其影响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是决策,以致深陷其中或是懊悔不已。学会并运用这个知识点,将使你更加明智,理性多一点,从而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