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陈平)
《撒哈拉的故事》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生活散文集之一。作品讲述了三毛与外国小伙荷西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所发生的婚后故事。
作者通过细腻朴素的描写让浓烈的民族色彩与风沙漫天的沙漠爱情在笔下徐徐展开,十岁姑卡的婚礼、飞蛾扑火的沙仑的爱情、对“异乡人”的感慨等等这些迂腐、痛苦、流浪在三毛的笔下通通都显得情有可原,她爱自由,更爱自然。
三毛曾说,沙漠就是她的“梦中情人”。她好似随风飞扬的沙,四处流浪从不依附,又好似缕缕升起的烟,飘飘渺渺居无定所。千疮百孔的大帐篷如何?白手起家的婚姻如何?生活嘛,怎么过都是自己的。
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抄录:
1、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意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我行我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
——《沙漠中的饭店》
2、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结婚记》
3、我伸头去看了一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蓝的衬衫,大胡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蓝色的。我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用皮包,两手空空的。
——《结婚记》
4、他们一面打,姑卡一面被拖到吉普车旁去,我紧张极了,对姑卡高声叫:“傻瓜,上车啊,你打不过的。”姑卡的哥哥对我笑着说:“不要紧张,这是风俗,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打才是好女子。”
……
阿布弟拉开布帘进去了很久,我一直垂着头坐在大厅里,不知过了几世纪,听见姑卡——“啊——”一声如哭如泣的叫声,然后就没有声息了。虽然风俗要她叫,但是那声音叫得那么的痛,那么的真,那么的无助而幽长,我静静地坐着,眼眶开始润湿起来。
“想想看,她到底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残忍!”我愤怒地对荷西说。他仰头望着天花板,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那天我们是唯一在场的两个外地人。
等到阿布弟拿着一块染着血迹的白布走出房来时,他的朋友们就开始呼叫起来,声音里形容不出的暧昧。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
——《娃娃新娘》
5、“我在想,总有一天我们会死在这片荒原里。”我叹口气望着窗外说。
“为什么?”车子又跳又冲地往前飞驰。
“我们一天到晚跑进来扰乱它,找它的化石,挖它的植物,捉它的羚羊,丢汽水瓶、纸盒子、脏东西,同时用车轮压它的身体。沙漠说它不喜欢,它要我们的命来抵偿,就是这样——呜,呜——”我一面说,一面用手做出掐人脖子的姿势。
荷西哈哈大笑,他最喜欢听我胡说八道。
——《荒山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