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康熙视他为挚友,雍正评价他为“一代完人”。然而文史学家全祖望却评价他:“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青年卖友,中年夺情,晚年私生子找上门”
李光地被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康熙王朝》中,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蓝齐儿的心上人,然而这不是真的。李光地出生于1642年,蓝齐儿的原型固伦荣宪公主出生于1673年,李光地比荣宪公主大了30多岁,而荣宪公主的父亲康熙是1662年出生的。李光地比康熙都大了10多岁。还有一点就是,李光地是汉人,满汉不通婚,所以他和蓝齐儿的凄美爱情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光地不是蓝齐儿心上人为假,是能臣却是真的,60多岁的时候,被康熙封为文渊阁大学士,并评价他:“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文渊阁大学士清朝为一品,是文臣最高级别。
那么这个被领导喜欢,被文史学家所不屑的李光地,到底有什么污点?
污点1:初年卖友,卖的谁?怎么出卖的?
这要提到当时震惊朝野的一桩公案“蜡丸疏”,三藩之乱开始之初。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吴三桂之约举兵造反,为了取得胜利,到处搜罗名士。陈梦雷当时恰巧在福建省亲,为躲避耿精忠,他先是躲进寺庙,后因父亲被拘,不得已进入了耿精忠府,但仍装病推脱。
而此时李光地也是当官不久回家省亲,同样受到耿精忠胁迫,然而他选择到福州报到去了。陈梦雷得知痛心不已,后李光地从耿精忠处出来,去拜访陈梦雷。陈梦雷给他分析耿精忠的利弊,说明他成不了事,李光地恍然大悟。
于是商定,陈梦雷继续留在耿府做内应,并把自己千方百计搜集到的情报,草拟了请兵疏稿,提出排兵布阵的建议等等,委托李光地上交给朝廷。事后李光地借口父亲生病离开福州,并将陈梦雷所写的请兵疏稿誊抄到一张薄纸上,却删去了陈梦雷的名字,唯独留下自己的名字,塞入了白色蜡丸中,设法带入了京城,呈现给了康熙。
康熙依照蜡丸疏中的计策,一举收复了建宁、延平、福州。康熙大喜封李光地为侍读学士。李光地赴京途中再次造访陈梦雷的家,并说:“你精忠报国的事迹,三言两语无法说明白,我自当见面详细汇报给圣上。”临别时写诗一首赞美陈梦雷“李陵不负汉,梁公亦反周”,其意是赞美他忠于朝廷的壮举。
然而一如之前删掉陈梦雷名字一样彻底,李光地进京后只字未提陈梦雷的事情。身陷囹圄的陈梦雷悲愤不已,多次要求李光地为自己辩护,可李光地完全不理会。后来还是刑部尚书徐乾看不过去了,以李光地名义起草了一份疏稿,详细阐述了当时所发事情。李光地被迫无奈,只能请求康熙宽恕陈梦雷,陈梦雷才逃过一死但被贬奉天。
受尽冤屈的陈梦雷,先后写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的背信弃义行为,后又写了《与李光地绝交书》。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李光地什么,仍然是平步青云。
污点2:中年夺情,是事出有因?还是真的不想持孝3年?
何为夺情,这要先说“丁忧”,在古代,如果当官的父母去世了,在职的要离职,回家守孝3年。实际上是指27个月,也就是说两年零3个月。
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就是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离职,以素服办公,不能参加喜庆的活动,夺情很少见。
《唐律疏议》记载:“诸闻父母若夫之丧,匿不举哀者,流二千里。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也就是说,隐瞒父母丧事,不遵守丁忧的,要被流放两千里。三年丁忧时间没到,提前结束的,要被判处3年徒刑。
康熙三十三年,李光地母亲去世,康熙下旨让李光地可在任守制。为了避免落人口实,李光地还是向康熙请9个月假,让自己往返治丧。
但御史沈恺曾、杨敬儒沈恺曾、杨敬儒等人,以不遵守丁忧3年的古训为由要弹劾他,朝野上下更是认为他贪恋官位,不顾孝道。
其中包括“彭青天”彭鹏,指责李光地“忽以三年之通丧请为九月之给假”,是“贪位忘亲”,“于礼则悖、于情则乖、于词则不顺”。
康熙一看,大家对李光地夺情之事如此不满,为平息怒火,解除李光地职务,但不用回乡。
此事虽然康熙对李光地做了处罚,但夺情既然是康熙下的旨意,不管其他大臣以怎样的理由要求弹劾李光地,康熙内心是不在意的,更不影响他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于是李光地在京城待满3年,期满后,康熙立刻再次启用。
污点3: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到了晚年,竟然有(外遇的)子女来认祖归宗,而李光地连自己的亲生子女都不认?
据史料记载,李光地有3个儿子,1个养子,2个是举人,2个是进士,真的是虎父无犬子。然而晚年时,突然有女子带着两个孩子找上李家,自称她曾是李光地的情人,而两个孩子是李光地的私生子。
该女子进京途中可谓历经波折,她先是变卖了家里的全部财产,去李光地老家认祖归宗,可李光地族人不认,于是她又一路乞讨来到了京城,换来的结果仍是李光地不认。
按理说古代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特别是对于已经身居高位的李光地来说是可以理解,然而这名的女子的出身是青楼,还是在李光地居丧期间认识的。
按理说丁忧期间纳妾,是“大不孝”,基本前途葬送。而居丧期间更不允许生子。当然有特例,如果是怀孕大月份的话是可以生的。但古代很多官员标榜自己是孝子贤孙,也会强迫妻妾流产,或孩子出生后对外隐瞒。《后汉书·陈蕃传》中,说有一个叫赵宣的人,在丁忧期间生了5个儿子,但他对外隐瞒了此事,最后身败名裂。
特别是晚年的李光地已经是文渊阁大学士,无论是为仕途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的名节着想,都不会认为这两个孩子和情人了。
1718年,李光地因病去世,一代名臣陨落,康熙皇帝为其落泪。雍正说他是“一代完人”。这3个污点真真假假,已经没人能评判。但不管世人如何看他,是卖友求荣还是寡情薄意,李光地一生依旧步步高升,深受康熙信赖。
苒藜爱读书:努力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