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宋玉是从空穴来风开始的,那位牙尖嘴利的师从屈原的年轻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其次是《登徒子好色赋》,接触到了为除好色之名而强词辩驳的他,再次是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见到他伤春悲秋的心情萧瑟一面,最后才是他的其他诗歌。
《九辩》与《风赋》一样,也是一篇长篇抒情诗,揭示的是对楚襄王贤佞不辨、小人误国的不满,传递出宋玉有志难酬的郁闷不得志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关切,但是,他在感情和语言上刻意模仿《离骚》的痕迹浓重得掩饰不住,不过贵在艺术上也有他的独到之处,环境烘托到位,构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感染力较强的艺术世界,双声叠词叠字的运用使得诗歌读起来很有气势,在那个年代,在诗歌中大量地运用叠词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巨大创造,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他为后世诗坛留下的“宋玉悲”的典故,不过在《九辩》中,悲秋是与感叹美人迟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此后的诗坛,时如流水之苦已经只手撑起了一方天地。
自古少有不被时光困扼的美人,体貌闲丽的宋玉也不例外,后人无法遥寄给他们一星半点的安慰,但对于后来者,希望他们能铭记一句话:真美人永不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