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二十二 藏气法时论篇(第7段)
(2020.3.4.周三)
原文:
【7-1】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昇[shēng]昇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7-2】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yīng]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xi中血者。
【7-3】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chì],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sūn]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7-4】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kāo]阴股/膝髀[bì]/腨[shuàn]胻[héng] 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yì]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7-5】肾病者,腹大胫[jìng]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译文】
肝脏有病,则两肋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这是肝气实的症状;如果肝气虚,则出现两目昏花而视物不明,两耳也听不见声音,多恐惧,好象有人要逮捕他一样。治疗时,取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的经穴。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心脏有病,则出现胸中痛,肋部支撑胀满,肋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是心实的症状。心虚,则出现胸腹部胀大,肋下和腰部牵引作痛。治疗时,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刺舌下之脉以出其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刺委中穴出血。
脾脏有病,则出现身体沉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不收,行走时容易抽搐,脚下疼痛,这是脾实的症状;脾虚则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bì]骨、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风,这是肾实的症状;如果肾虚,就会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出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