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开会中,疲惫至极,哈欠连天,晚上没睡好,白天上课、排练,晚上的会议从6点半开到将近九点,大家的情绪都不太好,全区周一晚上开会的小学也就我校,会议时间一再延迟,最后十多分钟大家焦躁不安,有的同事幼小的孩子还在校内等待,有些年轻妈妈烦躁地轻声吐槽,家里两个娃还要“拾掇”呢。
不知坐在台上的领导开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从来洋洋洒洒,从欧美说到亚洲,还说白天看到什么新闻,什么视频。我们除了要清楚新一周工作内容和要求外,如果有能够提升教育智慧的故事,改变教育认知的案例,刷新我们的认识的话语,我们肯定会有收获感。
然而,台上说着网络上随时能看到的新闻,又不能就此展开论述,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与工作,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不知道为什么要花这么宝贵的时间听这些,为什么就不能体谅一下一线老师工作的辛苦。
常说要做反思型的教师,领导的领导艺术也需要反思与成长啊。
一早核酸检测与周一旗下讲话相撞,正负责扫学生二维码的同事是上周值周组长,他提出让领导代读一下。因为疫情防控,如今升旗仪式都不再操场聚集,学生只是在校内听广播。一头要去播报上周小结,一头正在紧张核酸检测。
本以为代读问题不大,哪晓得领导不同意,非要他跑去广播室播报。核酸检测扫码都是固定人员做,并且大家穿着防护服,男同事势必只有先等着播报再换服装扫码,结果,那一检测通道的教师与学生停滞等候着,第一节课也不能正常教学。
学校上下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目的和家长一样,和社会发展需求一致,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做的不是教育的事情,我们的上下协调也不那么顺畅,多多少少渗透了一些官僚作风,体谅老师,做出适当的调整,暂时接受老师的意见有那么可怕。我不是领导,如何做领导确实不懂。
如果,教育智慧的提升是整个校园的核心,教育活动真正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学校是教师与学生精神共同成长的摇篮,而不是总在疲于应付应付应付,那将是多么美好,疲惫也不会觉得心累,不会总是觉得我们是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