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有一件事情一直想用语音系统梳理一下,但是没有去做,那就是关于童书妈妈入职的时候hr提的那些看起来有点苛刻的条件对我造成的影响,前天晚上跟玩乐4人组的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说起了这一点。小燕当时没有参与,昨天早上我与写的时候才看到他发了一条消息,他问我对于参与童书妈妈的全职工作,你的意愿度是多少?
回应小燕的时候说我说在招我的那个老师跟我聊天的时候,我的意愿都是满分的,就是不管你的总分是10分还是100分,他都是满分的状态,但是跟hr聊过以后这个分值变成了80%。
这两个数值一出来,我马上开始有点抓住什么以前被自己忽略的东西,那就是80%是不是也是要去做这件事了,显然呢8成如果不跟前面那个满分做对比的话,它也是很高的意愿度了。
也就是说如果孟钢问我一个问题,我给出的最后答案是我能给到8分,那这意味着我要去做这件事的,那现在只是因为他是从10分降到了8分,那我就不去做了吗,这不是很好笑吗?
所以在这个地方做不做一件事看的是绝对数值,而不是相对降低了多少。
也就是说在童书妈妈入职这件事情上,即使hr给了我很不舒服的感觉,我也并没有想要因此影响自己入职决定,我还是想要入职的,这个分值是降低了,并没有低到影响我做出一个完全相反的决定这个地步。
可是以前到底是什么东西一叶障目击中了我,让我不见泰山,根本看不到这些问题呢,其实就是那瞬间的感受,因为hr给我的心理压力让我觉得不舒服了。
看,感觉就是在这种非常快的时候一下子展开来,这就给我一些产生了误导,而自己不自知的改变。
既然受了这些不舒适的影响也能够达到8分,这说明前面的那个累积真的是太重要太厚实了,既然我有这么强烈的意愿,怎么还会轻易地受到那一点点不好的感觉的影响呢?
更何况入职的时候hr苛刻一点,这个也是我能够预料到的,因为他们做的就是这份工作嘛,他肯定跟招人主管跟你聊天的时候感觉不一样,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真的是任何环境里面一样的策略嘛。
所以不要轻易被我自己的感觉造成的错误氛围给蒙骗了,对我来说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慎重思考的,那就不要因为现在的一点点改变,轻易改变这个决定。
也许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到最后做出入职或不入职决定就是一瞬间而已。但我想到的是,如果这个时候我因为自己说的hr给我的感觉不好,我就拒绝了这份工作,那不就是完全没有考量到真实的需求,只是凭借当时虚幻的一种感觉,就做出了草率甚至是鲁莽的决定吗?
更好笑的是这种东西我是自己能想清楚的,但当时缺少那样一个契机。想想看,如果不是小燕问了我这个一个意愿度的问题,我是不是这些后面的这些就想不到,至少在当时之前的那段情况下我是没有想到的。
所以你看一个好的引导者,他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给你一个话题,他也未必见得知道这个话题一定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你说小燕在问这个问题给我的时候,他真的就知道,或者他的目的就是想让我得出,你的意愿都只是在下降,但是绝对值还是很高的一个结论吗?我想恐怕很大程度上不会的。
无论他当时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什么,也许只是在某一个瞬间,他福至心灵的在头脑当中就是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也未必见得一定有什么特定的目的。但是就是这个问题对我产生了正向的并且有价值的影响。
你看,看起来像是机缘巧合,非常偶然,甚至很随机,值得庆幸,但是冥冥之中是不是一定有一些东西在引导着我,走向我真正想要的那个地方呢?
当我看到在更长远的角度上俯瞰的时候,产生这些影响时,你就会更关注到整体的趋势,而不是陷入到那个细节里。
就像孟钢在教我教练技术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强调过教练距离。他说好的教练一定是可以站在5万米的高空往下看客户的,他有站到那么高角度的能力,并不等于永远要站在那个角度上,其实是可以任意切换的。
今天早上在跟魏红讲到为什么会有一孕傻三年的这种说法,是我想到了不断的在高能力和低能力之间切换调平的这个过程。
他有点像我们在使用家庭电器的时候,比如说魔飞锅,它是通过一个线性的按钮来控制低温和高温之间的差别的。其他的不是这种推拉式的实体按钮而是按键的,就是按一下就增加一个,这种其实跟那种推拉的只是形式上不同,它的实质也是一样,就是你不能跨越其中的某一个阶段,从5直接蹦到50这是做不到的,你必须56789一个一个加加到50。
所以你看每个人都得沿着这条路去走,但是你增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汽车开车的过程,它从静止状态到开上高速路,不可能说第1秒是0,第2秒马上变成了120的速度,一定是有一个提速过程的,只不过有人的提速过程太快了,用的时间非常短而已。
那对于大多数的妈妈来说,当孩子出生尤其是0~3岁这个阶段的时候,他的思维进展虽然快,但是起点很低,或者也就是因为他起点低,所以才能够实现进展那么快的。
这个时候你随着他的一路成长,必须要把自己的思考维度状态水平降到跟孩子相当的位置。
就是说在养育孩子之前,我们的正常运行速度大概是50左右,但是因为他刚刚出生,他的运行速度只有5,所以你为了带他一起往前走,就必须要把50调回到五的状况。
这种调整看起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你有高的能力,你只要调到低的状态就行了,但其实也是需要时间的呀,这不是能不能行的问题,而是你调整的时间长短,这本身也是一个能力。
对于很多妈妈们,尤其是职场妈妈来说,这个最难的地方还不在于你要调过去,还在于你上班的时候还得调回来,你不能像对一个三岁以内的孩子那样去对待你的工作状态,你的同事老板。
但是我这样的全职妈妈有的好处就是在家里面你可以不用一下子跳回舞时家人会包容你,大家都是在对宝宝的,所以你一直在武的这个维度,甚至在偶尔盗食的维度上去运行,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工作的场合他不会允许的,你必须要回到家调成5回到工作单位调整,50第2天又要重复先调整再调整50,这个频繁的切换,而且每一次都必须要线性的经过,每一个过程要求你的那个提速的时间非常短就能顺利切换。
依然以开车做比方吧,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觉得不累,反而是在城市里面,一会一个红灯,一会一个红灯,你会觉得累或者是更耗油更难。
就是因为面对红灯的时候就频繁的去切换,遇到红灯就要停下来,你的速度降为0变成绿灯了,你要走的时候又要变成五六十迈,遇到下一个红灯又要从五六十迈立刻跳回到零。
但是在高速上的时候你可以就用一次从零调回到60迈,持续以60迈的速度往前走,不需要频繁的去切换,也会对自己也是成本的减少。
想清楚了这一点,再说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的艰难,或者他们需要面对的困局时,就能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表达了。
现在我能够看见自己其实有优势的,而且孩子逐渐成长,他的0~3岁的这个跨度虽然大,但是他的整个能力都在你自己可控的能力范围之内,就像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所学的那些东西对于我们普通的家长来说也是可以教他的,但是到孩子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内容越来越多的时候,家长就有点跟不上了。
所以最开始你调到零调到30左右的时候,其实大多数的人或者大多数的车,它的性能都足以达到,只不过是调的时候有点累而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车都可以顺利的调到70迈80迈,甚至120买迈。
所以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没必要非得强调我一开始就要在所有的阶段都做到最好,这既不现实也不理智。
我们需要给自己有一个过程的空间,就像孩子他是在逐步成长的,而且关键是0~3岁,你花了很多时间去积累的那些东西,他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除非你要二胎三胎。
好像发现这个地方也有问题,就是你要了二胎三胎,你的心态跟原来养一胎的时候也不一样,你当时积累那些知识即便自己还记得,恐怕也不能直接运用。
这么看来每次养一个孩子都是单行线的过程,你都是在用一次性的知识积累来处理面对当前的问题,除非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对学习力本身产生一些更高层级的提炼。
说到这就很庆幸,我自己是始终在关注学习力的学习的,就是我学或者说经历每一个过程,每个东西你都不仅仅是在看内容上,还要在形式上框架上有一些主动有意识的总结。
就像今天早上我们分享的一周年纪念这件事,如果你只是想把我自己的朋友圈全部这样记录下来,那么用心书就可以很简单的实现。而且它做出来还很漂亮,虽然成本高一点,但是应该是一次性的嘛,或者说这件事情很有意义,也没什么不能付出的。
但是我们要做的真的只是一个仪式感的纪念吗?或者我们花这么大的力气,就最后只为一个仪式感的信念,会不会有点亏呢?如果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多付出一点,能实现一倍甚至是更多更有价值的收获,是不是更好呢?
就像提到语写速度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会发现每天早上一边快走一边语写,虽然自己感觉速度很快,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快的。它的速度比不上我好好的坐在我的书桌前进行语写。
这是感觉与实际数值的一个差异,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去协调,比如说你在走路的速度下,也可以更好的实现稳定。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次在语写的时候因为为了要追求速度,所以就放弃快走的时候来做这件事,而是一定坐在书桌前去做呢?
并不是的,因为坐在书桌前是一种更有限制性的条件,更何况一边快走一边语写,你其实是用同一段时间做了两件事情,它的效率是至少可以成1.5倍的。
但是如果你更追求速度,可能你从原先需要50分钟降到了40分钟就能完成,这是一个挺好的提升,他节约了10分钟。
但是你今天还是要去锻炼呀,你还是要再花40分钟去走路啊,那这个时间是不是也要利用起来呢?如果利用起来的话它速度又下去了,它会拉低整体的平均速度。
所以我们也不用太过纠结,你要看整体的收获。
首先运动对我来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我必须要做,既然如此,在运动的同时又可以做一部分语写,即使它的语写速度会被拉慢一点,没有达到我的冲刺平均值又有什么问题呢?
何况任何的能力包括速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会经过了一段时间积累以后慢慢的有所提升。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在快走的时候进行预习,而是每次都坐在书桌前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那么一旦你需要在快走的时候进行语写,你的这个差值可能就会跟坐在书桌前有挺大的差别。
但是我既在书桌前进语写也在快走的时候进行语写。快走时的这个最底线的值,就会被逐渐提升起来,这个提升对我来说特别有价值,因为它是意味着你利用时间的效率提高了。你同样一个时间做成的事情不仅能够乘以1.5倍,还可以变成两倍。
稳定是一个高手最主要的状态标准。也就是说不在于你一次随机达到了多好的状态,因为那种没法持久啊,最重要的是你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环境最差的时候,自己心情最不好的时候,也能够达到的平均值,那才是你的真正水平。
记得看看哪篇公众号的时候曾经说过,跟人交往要看他在最低处时候的状态,其实就是他其实是面对最糟糕的情况也依然坚持的那个东西,才是他人生的底线。
今天早上还是去跑步了的,虽然我中间有一度的纠结跟大家共读一起聊天非常愉快,很想继续下去,但是我也知道我今天早上是安排了跑步这个环节的,这个情况有可能因为我看到今天有大雾就主观上给自己放假,说唉呀有大雾跑步对身体不好,但也有可能因为坚持了一下下。跑步给身体,最重要的是给心灵带来那种愉悦收获感,是不是已经抵消了大物对跑步时候身体带来的负相影响。
今天跑步我没有过去找跃跃妈,因为他发消息给我的时候,其实自己还没有起来。所以我们就分头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了今天的锻炼,我就是选择自己每天快走的小树林儿,因为那个地面也很平,你就不必非要走到某个具体的地方特定的地点跑步。
这个对我来说有两个方向的好处,第一就节省路上的时间,因为从我们家到跃跃他们家即使是快走也要15分钟左右,当然你在路上也是一种锻炼,可是因为有高低起伏还有红绿灯,总归你注意力不可能全部集中在跑步这件事情上的。
路上这个时间如果可以更高效的利用,也许整个就不要那么久,比如说今天早上我绕着平时走路的那个最大外圈,跑了有9个小圈,我知道这一小圈肯定没有,因为他们家门口那条路的半圈来的多,但是没关系啊,我可以用三圈顶那个一圈啊。
所以今天我总共绕着小圈跑了9圈,在这9圈的过程当中,时间其实跟上次用的是差不多的,但是我感觉省力多了,也不晓得是我的心理作用,还是因为这是第3个星期六跑了,所以身体慢慢的开始习惯了这种节奏。
但是他给我理解新的启示,就是每天早晨我送完小熊就要回来快走的那个阶段,是不是也可以变成一半一半呢?
快走对我来说有个很宝贵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让我同时进行语写,跑步的时候显然是做不到的。
但是跑步它会带来一些另外的不一样的收获呀,而且我可以大胆的把这个顺序换过来,就是一开始先语写,比如说7000字左右走路,这个时候大概也有半个小时了,再去跑步,跑个10分钟到15分钟,慢慢的一点点提升,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感。
这种感觉以前也有过。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共读嘛,但是在共读之前,其实我是用早上起来的这段时间直接做语写的。那在7:00之前就能完成今天的预习内容,就很轻松啊。
但是后来为什么我改成共读呢,就是因为共读带给我的心理愉悦感,其实也很大,甚至大过了早上一个人进行语写。因为语写是一个人的狂欢,而共读是一群人的庆祝。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可以找其他的时间来语写,但是共读只有这个时间大家都方便。所以就改成早上进行共读,共读完以后既给语写积累了资源,可以让你有更多去总结去说去梳理的内容,对头脑的思维是个激发,对于自己的语写也是提高效率,包括找到这种顺畅表达的快感,非常好的一种体验。
所以你看怎么利用时间,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去推进去处理的。今天上午我们安排的其实很多事,但是就是因为我加上了共读这一个,所以自己一下觉得充实了一倍有余。
反正每个周六到了下午两三点钟吃完饭回家肯定是要好好睡一觉的,那么再早起一点有什么关系呢?起来的时候你总归是精神充沛的,到下午困了受不了了,直接去睡一次性补充好了呀。
跑步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收获,想要总结一下,就是到第七八圈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很累了,这个时候你跑步的速度会变很慢,但是我要求自己的唯一标准就是不能停下来,哪怕你只是做出跑步的样子,你是在跑步的,那你的速度很慢也可以。
有一段有一个环卫工阿姨在我前面走,从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跑步的速度可能跟人家走路的速度都差不多了,脑子里面有一瞬间在怀疑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意义。
但是我发现,虽然他在我前面很远的地方,我一开始有点担心,即使以我这个速度往前跑,是不是这条路结束的到劲头的时候我依然都赶不上他,那就说明我跑步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但是事实上我跑步的速度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自己的改变和提升,可是没有走到那条路的中段的时候,我就已经追上他了。
怎么描述这种过程呢?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跑步的速度比别人走路的速度并没有快多少,这个时候可能在越短的距离里面越会有一种错觉,就是我的跑是没有异议的,跟别人的走其实没什么太大差别。
但是只有经历的时间不够长,每一分钟那一点点的差距开始累积起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意义在哪里,因为快一点就是快一点,当你的时间越来越长的时候,你快的这一点点积少成多就会成为你的领先优势。
所以那个走路的阿姨,虽然他脚步速度也很快,但是还是没有像我以前一开始预想的那样,到这条路的尽头我也追不上他,而是在一半路的时候我就已经超越了他。
而所有这些最后的结局,在你一开始看到自己不太同意起跑线,你每一步跑的并没有比人家走的快多少的时候,是无法有一个准确判断的,在如果还没有发生这些准确判断你也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之前,就因为那一点点的感觉上失望而放弃了,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赢得最后胜利,也不可能看到原来我的每一步积累快一点点都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很多效果都是坚持才能带来才能看见的,比如说你一天早起你最后觉得神清气爽,但是第2天累了的时候就觉得,唉呀,一两天其实差别不大,谁说差别不大呢,一天一天的积累,慢慢的就走满了一年。
我们每天都在做很琐碎很零散的事情,昨天中午在跟赵冬梅吃饭的时候,我也知道看起来我的朋友圈里面每一天都是固定规划的流程,就像一个时间表一样,到了那打个勾,那有的时候我也会怀疑,当有一天我把这些东西都做成了一本书,看起来不单调吗?
可是回看过去的一年,我们共读产生的合影和自己写下的感悟时,我不这样想啊,他当然有意义当然不单调,因为你的想法的今天和昨天都不一样,就是这一点一点的改变,甚至你在很久以后回头去看,你都快怀疑啊,我当年曾经说过这么有道理的东西,我曾经想到过这么好玩的事情吗?
这就是剑飞老师告诉我们的数据的力量,因为你一天一天的行为看起来跟前后两天别无二致,但是他都在累积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一定要在有了一定量的样本以后才会呈现出真正有价值的效果。
小的时候曾经看过那种团体操比赛就是翻牌子的,在一个很大的看台上,每个人手上是拿着一块小牌子,每个人那个上面你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图案,那是让所有人把它拼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巨大的特别震撼的图案就出现了。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我自己手上的一块只是几万/1,看起来微不足道,少了它整个画面也不会有所改变,但其实并不是的任何一个地方一小块的失误都会背在整体的状态上,拉低的那个饱满值,就是最后的状态不是完美的。
所以每一个小点都非常非常的重要,每一个哪怕100万/一百万分之万的零部件都有着它自己的价值,我们要重视这种价值,因为我们就是那几百万之1。
2021-12-11 09: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