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和父母一起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扫墓,不禁想到了两周前去上海死亡体验馆的体验。
每个人都难免一死,但死亡却是个很多人在生的时候不想面对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会更习惯于看近在眼前的生活,我们觉得未来离我们太远,看不清,或者会觉得未来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对眼前时常会感到迷茫。然而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却提到非常重要的一条,以终为始,人的终点不就是死亡吗?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离开世界是哪一天,是怎么离开的,我们又会如何去过我们现在的每一天呢?怀着这样的好奇,在一个朋友的安利下,我申请了去上海死亡体验馆的体验,那个时间真的很难申请哦,因为据说清明那天也就是今天它就闭馆了,我申请的时候好多天都已经预约满了,等我申请完第二天再去看的时候,闭馆前的日子已经全部被预约了。
去的那天我虽然早早出了门,但是很不幸的,我先是坐错了车,后来出地铁按导航走到的地方那条路居然和通知的路是相反的,一个是西路,一个是东路,距离体验开始的时间已经很紧了,按照体验馆的通知,迟到15分钟会被拒绝入场,我赶紧抛下导航,发挥出小时候问路的本领,绕了一圈,虽然是迟到了一会,但终于还好没有超过15分钟。
体验的过程很有意思,我们参与体验的12个人被围成两圈,12个彼此陌生的人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我们人在生命各个的阶段会遇到的各种课题,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的话题,每个人要对这些课题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说出自己这样选择的原因,然后大家根据每个人说的进行投票,我们的投票会决定我们12个人中的其中一位进入无常门,12轮问答后我们每个人都经过无常门,体验了“死亡”而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感到选择最难的问题是写出你觉得对你人生来说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是什么?然后如果只留下两个最重要的,你会要划掉哪个,如果两个中只能留一个呢,你会再划掉哪个?留下哪个?这个问题让我迟疑了好久,最终留下的那个也似乎让我看清了,对我来说,在人生中众多事情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每天面临众多的事情,它们的排序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主持人又问,请给你自己打分,你为被你自己留下来的,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做的努力,产生的结果打分,你觉得可以打几分,结果自评分数打的最低的就在这轮被出局了。
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有太多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知道某个事情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实际上我们为之努力而投入的时间却并不多,显得它并没有那么重要,这是为什么呢?
在讲到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以终为始”这个习惯的时候,很多人把这个“终”会说成是目标,我们围绕目标去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去决定我们的时间投入。但是这个目标,它往往仅仅是我们阶段性的小目标,它的方向一定和我们人生的大目标的方向一致吗?
我们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就像我习惯了用导航给我做向导,我总觉得它一定是对的,甚至都不去看路牌,却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我要到的目的地。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有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也习惯了被“导航”,而不是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往往会在别人的光芒中看不到自己的存在,在众多的声音中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忽视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到底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自己好像有很多的欲望,我们想要有钱,可以拥有这个拥有那个,但是在面临生死课题的时候,我们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这些,我们关注的是爱、自由,关注的是我们的健康生命。
死的课题也是生的课题,生的课题也是死的课题,我们死的时候啥也带不走,能留在这个世界的都是我们想让它留下的东西,真的活得好,走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它只是意味着到下一站,另一个地方,遇到一群新的人,一个新的机会而已,而活得不好,我们会总害怕面对失去,放不下过去。
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