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书写:早上刚把洗面奶揉出泡沫,手机就嗡嗡响起来,是我姐姐,她声音里带着急,说我哥家儿子已经好几天没去学校了,问我知不知道?我问了情况,心里也跟着发紧,本想和哥哥聊聊,没成想他先打了过来,我还攥着手机琢磨怎么安慰,就听见他语气特别稳:“我跟孩子说了,要么明天乖乖去学校,要么就办退学,我找地方让他去打工,怎么选都支持,但得想清楚。” 我愣了一下,原以为他该焦头烂额,没料到思路这么清。更意外的是,哥哥说侄子想了一晚上,早上主动说要去学校了。我心里那点顾虑没散——现在孩子厌学的事太常见了,就算这次答应去学校,保不齐过阵子又出什么新状况,真怕后续又是没完没了的拉扯。我把这份担心跟哥哥说了,他倒笑得坦然:“我早想到了,哪能指望一次就解决完事儿?但怕没用啊。你越慌,孩子越能摸准你的软肋,知道只要闹一闹,你就会妥协,这不就成了他拿捏你的法子?”这话像颗小石子砸在我心里。我忽然明白,哥哥的“有力量”不是盲目乐观,更不是没考虑过后续的波折,是他早想透了“怕”的坏处——焦虑只会变成孩子的“胁迫武器”,反而把问题拖进死循环。他嘴上说“不怕”,其实是把“怕”换成了“有准备”:准备好接受孩子可能的反复,也准备好守住底线,不被情绪牵着走。反观我自己,平时总被“万一”困住,怕孩子出岔子,怕自己没做好,反倒把主动权让给了焦虑。原来真正的底气,从不是把事情想成“一帆风顺”,而是哪怕知道会有波折,也能稳住阵脚,不被孩子的小性子牵着走。
2025-09-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赚钱、结婚、社交,人生最重大的几个课题,为什么学校统统不教? 因为学校服务的是整个整体人群,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