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才有睡意,近期工作内容的调整,面临的人和事的变化看来给自己造成的压力不小,早上刷牙听徐玲的《得到头条》的一篇《面对职场变化,你有三种选择》,转载:https://m.igetget.com/share/course/article?id=obyrmnqGdwxkXW6jnqJelBz2D5ZO8a;
对照最近自己的心里变化有了一些意识,简直是一摸一样,很受启发:
1、在挣扎中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以前他选择的依据是,这件事能不能让我成功,而现在的选择依据是,这件事能不能让我成长。有了内心的信念,小杨就有能力“超越现实”,而不是时时刻刻被现实所左右。
2、“信念”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鸡汤,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理想中的自我人格。面对变化,每个选项背后都代表一个不同的自我,你其实是在可能的不同自我之间做选择。想清楚这一点,选择就很简单了,不是看事情的难易程度,也不是看能得到多少回报,而是看哪个选择能够通向你更愿意成为的那个理想自我。
以下是读者评论,个人觉得也非常的不错,摘录如下:
1、怎样兑现自己的职场价值?
通常的答案是两种:
1) 发现需求,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需求和机会;
2) 变得稀缺,能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拥抱变化”是第三种答案,它意味着,职场人认识到了“不确定性”带来的现实挑战和机遇,谁能更早的面对现实,超越现实,谁就能更早带着求知欲、反叛精神和行动力去接受挑战,兑现自我价值。 以上,请徐玲老师指教,谢谢。
2、其实人生面临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自我重新塑造的过程。当我们面对全新的领域时,我们表现出来的变化往往是:自身的认知偏见形成的误区——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时的不安,想要逃离——全力以赴,超越自我,提升境界。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发展中的自我,只不过有时候我们不愿去面对,有时候我们不愿去改变,
一,面对人生,开启行为的转变 我们想要改变,就需要有勇气走出固有的心理舒适区,同时能够承担选择带来的短期痛苦。
二,面对现实,推动思维的进化 成长型心智能够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让我们本能的去探索世界,适应环境,形成正向的能力,而防御型心智则会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坚守自己的空间,从而被动的接受失去自我。 走出固有的思维,不要活在他人的评价中,放弃固有的自我,与真实的世界互动。
三,面对关系,确定自我的边界 人际关系的牢笼之所以坚固,是因为我们没能正确的保持距离,确定边界感,以及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人们对于自身理解的不透彻是造成不幸福的根本原因。理解的不透彻会让我们造成思维的误区,将自身的负面情绪不断放大。根据阿德勒的观点:要想不被关系所束缚,就要学会课题分离。
四,面对困惑,走出人生的瓶颈 人生的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是经历启蒙——进化——重启,从而实现自己的英雄之旅。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自我感觉良好,它源于对积极心理学的曲解,事实上,积极心理学推崇的是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而不是自我陶醉和自我放纵。
五,面对未来,绘制人生的地图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资源,而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源;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行动,而是不知道如何知行合一。 人生的一帆风顺在于自身是否俯瞰整个地图,找到那条最具价值的路和自己的定位。只有当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才能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加速自身的成长。
感谢以上的文字,让我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接下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