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上课时间三个月,户外跑了近两个月,健身房练了一个月;放假两个半月,躺了两个半月,中途偶有划水尝试,不过都落了空。刚成型的身材,一股脑儿回了原型,肚子上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脂肪。
在家里呆着的那段时间,感觉尤其畏冷。头天晚上都把健身垫铺好了,想着一早可以大练一场。结果呢?脸都被打肿了。首先声明一点,我起来了哈,只是大棉袄把自己裹成熊样,将计就计,披着熊皮的人也不赖啊。
接下来的场面大家也就能猜到了,一只熊样的人在做仰卧起坐,要多滑稽有多滑稽。瞅这熊样,不做也罢。是的,这一搁,直接到开学了。
这期间虽然没怎么动弹,时不时的还是会看点相关的健身视频刺激刺激自己,持志如心痛,多少还是信的,尤其是对于运动这件事。
开学当天赶巧坏了肚子,两天时间够了,可不能惯出坏毛病,该操练操练了。此刻,室外的哈尔滨仍旧天寒地冻。主干道上的积雪经过长时间的踩踏,凝成了凹凸不平的冰层。能在这上面好好走路就阿弥陀佛了,那还敢跑。
健身房倒是活跃的很,还没开学,相关的负责人员就提前开始预热了。什么添了新器材,换了新教练云云。开学第三天,更完文就往健身房跑。
熟悉的面孔依旧,能坚持的一直在坚持,未曾有何变化。有一处私教区改成了新添器材区,还购置了两台椭圆机,总体的布局没有大的变化,依旧给人一种简约又不失大气的感觉。
换上衣服,带上自己的蓝牙耳机,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中,热完身直接上跑步机了。此时,跑步机上也就三两人,多加入了我一个,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只不过会习惯性的向着四维瞥一眼,看有没有眼熟的跑者。有或者没有,对于自己也没啥影响,只是看到熟悉的面孔,总会有一种心安,正如那种点头之交的感觉。
开学第一跑,总还想要有个好的开始,至少得5公里起步吧。总体的配速在8公里/小时上下徘徊,跑到3公里左右,额头微微渗出了汗珠,这时也渐渐进入了状态。
5公里跑完花了将近40分钟,这个速度确实挺慢了,这是在室内,而且是开学的第一跑,也就接受了。看来还是有点底子的,去年长久的练习与积累可不白费,总的跑下来还算轻松。
连着跑了四天,每次都有好好拉伸,身体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要说这几天的跑步与往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不用为了里程数而奔跑了,回归奔跑本身,也就更能享受到它的乐趣。
以前跑步会特别计较里程数,每天跑了多少一定得用手机记录下来,一来达标总里程,二来证明自己有在跑步,因而每次跑步必得拿着手机一起晃动。
室外跑可能还能解释得清,总不能无目的的跑吧,要不跑累了就歇下来,那什么才叫累呢?微微出汗还是双腿发软。
对于前者,在哈尔滨的春天里跑步,从白昼跑进魆黑,可能都出不了汗;对于后者,由于每天不停歇的跑,可能刚开始腿就有点发软了,可跑着跑着又好了,这该如何是好?
既然这两点都不能作为累与不累的绝对判定标准,那总的有一个停下来的借口吧,更何况每天又不是只有跑步。于是手机派上用场了,定一个目标,到点就停。
这么说来,在跑步机上狂奔,实在是没有理由用手机记录跑步里程了。显示板上的配速、里程数、所花时间都标注的清楚明了。以前可不这么认为,虽说如此,可这没有在手机上留痕迹,那又该如何证明今天跑了多少公里呢?
拍照不就行了,那又如何来算这一年的总里程数呢?手机上的里程数加上照片记录的里程数。那年终时不光要摆数据还得晒跑步机上截图,至于吗?
似乎没那个必要,证明来证明去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没在跑步,天大的笑话。算球,自己跑舒坦了才是真的好,其它的一概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