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第三轮学习论语:
每天学习一句,读一遍所学习章节
学习内容: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学习心得:
14.24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心得:孔子这里讲的是古今学者学习的目的。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它的真意究竟如何,实有颇多争议。
儒家作为一门入世的学问,他们学习各种知识的目标是治国平天下,这不是为别人而学吗?孔子怎么贬低起来了呢?
先看一个“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流传了很久:古时候有个小国朝见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使者试图刁难皇帝,他出了一个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这当然难不倒我泱泱中华,一位老臣拿出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第一根稻草从小金人另一个耳朵里出来了,第二根稻草从小金人的嘴巴里出来了,只有第三个金人的稻草一直没出来,老臣由此判定这第三个金人是最有价值的,使者叹服。
第一个金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个人没脑子,记不住东西,价值当然也就低了。第二个金人,它耳朵里进了东西能从嘴巴里出来,起码人家记住了,价值也就高一点。第三个金人最好,它不光记住了,还烂到心里了。这个故事恰好说明了“为人之学”和“为己之学”。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荀子说,君子的学习,听了以后就记在心里,全身上下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他学习过这个道理,小人的学习,听了以后嘴巴会讲出来,嘴巴和耳朵不过四寸而已,学了又有何用呢?君子的学习,即为己之学,他学习某种知识是为了实用,学习某种道理是为了践行,即所谓知行合一,小人的学习,即为人之学,他学习某种知识是为了炫耀他懂得多,他学习某种道理是为了教训别人,即所谓好为人师。
王阳明认为,知道某个道理后,不去实践,反而拿着大道理压别人,这样的人其实是假知,这样的假知还不如不知的好。这个世界上,谁能比谁聪明多少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好为人师,好讲大话,这样的“为人之学”还是少一点好。《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谁的身?修自己的身,不是修别人的身。得自己学,自己真干,自己做到了,自然就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用语言,是用自己的德行。